上龙是一种已灭绝
海生爬行动物,属于上龙科,生存于
侏罗纪晚期。上龙是一种大型掠食性动物,以鱼类、鱿鱼、以及其他海生爬行动物为食。
上龙在正式命名前被称为“妖怪”,在大约2亿~1.45亿年前的侏罗纪,它们是海洋中的高级掠食者。上龙是上龙科中最先被发现的动物,
理查德·欧文在1841年对这种动物进行了研究并给它命名为上龙。
上龙由蛇颈龙进化而来。上龙的头颅巨大,颈部短小,长有弯刀般锋利的尖齿,且咬啮起来更厉害,其肌肉的横断面积的比鳄鱼大几倍。
上龙的化石曾被发现于英格兰、
墨西哥、南美、
澳大利亚、接近
挪威的北极地区。较有名的
上龙亚目爬行纲有滑齿龙、
克柔龙,现时已知最大的上龙亚目生物为
北极圈附近斯瓦尔巴德岛发现的斯瓦尔巴德上龙,根据其化石残骸推测有20多米。
基本简介
龙属于鳍龙目上龙亚目,是
蛇颈龙属目的一种。与
楯齿龙、
豆齿龙拥有近亲关系,属于
侏罗纪中后期海洋食物链顶层、
沧龙属崛起后又被急剧衰弱。主要以中型鱼类、乌贼为食,其他海洋爬行动物也有猎食。
根据其化石残骸推测有二十多米,略小于最大
脊椎动物蓝鲸。上龙的化石曾发现于英格兰、
墨西哥、南美、
澳大利亚、接近
挪威的北极地区。
物种对比
外形特征
如果拿上龙的
颅骨与鳄鱼的对比,就会很清楚了解:上龙的头颅巨大,颈部短小,长有弯刀般锋利的尖齿,且咬啮起来更厉害,其肌肉的横断面积的比鳄鱼大几倍,因此,上龙的肌肉更粗更强,颚部庞大又有力。一对鳍状肢和形如长鞭的尾巴帮助它在大海中乘风破浪。
生活习性
上龙处于
侏罗纪时期海洋食肉动物顶层,主要以海洋
爬行纲为食,也大量捕食乌贼、鱼类和其他水生食肉动物等。
亚目
泥泳龙的化石出土在英国
牛津郡的
黏土层里,泥泳龙生活在侏罗纪晚期,已经有所进化,它的椎骨减少到22块,牙齿上有十分独特的一条垂直轴线从底部延伸到牙齿中部。科学家还发现泥泳龙的颈骨下面还有一条类似“龙骨”一样的组织,估计是用来支撑用的,但是这样肯定使它的脖子转动不灵活。泥泳龙的后鳍比前鳍要大,这与大多数的蛇颈龙恰恰相反,显示出它是一位速游专家。
滑齿龙liopleurodon
滑齿龙是最出名的上龙之一,首先,它的名字本意是“牙齿有一侧平滑”,它的牙齿外侧光滑,内侧的牙肉则形成了一层层堆起来的褶皱,一方面加固了牙齿,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摩擦力,防止猎物挣脱。其次,在绝大多数资料显示它其实长12到15米左右,滑齿龙椎骨继续减少了到20块。
克柔龙kronosaurus
克柔龙的得名于希腊神话里的宇宙统治者克隆纳斯,他后来被自己的儿子
宙斯打败了(还有一种提法说克隆纳斯是
柯罗诺斯),克柔龙出现在
白垩纪早期,是上龙发展到极至的颠峰巨兽,它全身紧凑,利于快速游泳;颈骨只有12块,全长13米,光脑袋就有3米多,它的嘴巴几乎与脑袋一样长。里面的牙齿又长又大,在那个时代根本没有任何生物可以与它抗衡。
长喙龙是上龙里的晚辈,它生活在白垩纪的晚期,它似乎是一种保存了原始面貌的上龙,椎骨居然有19块,嘴巴变得十分细长,活象只大鸟一样。长喙龙的身体结构和克柔龙分别挺大,倒是和早期的泥泳龙很相似,只有3至5米大小。这种上龙主要在北美出土,达科它州的内海就有它的身影。
发现化石
北京时间2009年10月28日,据
英国《
每日邮报》报道,在英国
多塞特郡海滩发现了一块巨型“
水怪”化石。化石表明该海怪长度竟达19英尺(约6米)。
科学家将该海怪命名为“上龙”,它重约2吨,1.5亿年前在全球的海洋中横行无忌。上龙与
蛇颈龙属相似。蛇颈龙是巨大的水生
爬行纲,生活于恐龙在地球上称王称霸的年代。上龙颈部较短,头部很大,与鳄鱼相仿,颚骨有力,有一组剃刀一样锋利的牙齿。该巨型“海怪”的
颅骨化石90%保存完好,长约7.5英尺(2.3米)。
通过测量颅骨的长度,科学家估计海怪从头至尾的总长度在10米至
16米之间。这意味着它可以与
挪威科学家2007年发现于邻近
北极的
斯瓦尔巴群岛的身长9英尺的“巨怪”上龙化石和2002年发现于
墨西哥的相同长度的“阿兰波利怪兽”化石相提并论。这个上龙的其他部分可能还埋藏在岩石里,但也可能需要数十年的发掘。
多塞特郡议会正与专家讨论如何更好地研究和分解该化石。
据悉,该化石是由
英国当地收集爱好者凯文·希恩在多塞特郡韦默思湾发现的,他多年来一直在
海滩上寻找化石和碎片。(2009年10月),化石已被多塞特郡议会用“乐透遗产基金”(
文化遗产彩票基金)收购。
英国科学家发现1.55亿年前“大嘴”上龙化石
英国科学家在研究一块该国出土的上龙化石,它的头骨尺寸或许可以给你一点启发。在英国多塞特郡博物馆展出的一个巨型上龙头骨化石,长度达到0.4米。上龙是一类拥有粗短的脖子和鳄鱼般尺寸惊人大嘴的海洋巨兽,它是一种凶猛的海中霸主,长着满口锋利的牙齿,它生活在1.55亿年前。
侏罗纪海岸是一片长约152公里的富含化石地带,是世界自然遗产地。 2003年至2008年间,业余化石收集者凯文·席罕在这里陆续收集了一些上龙头骨的碎片并进行了拼接。这一化石碎片在一次滑坡中暴露出来,随后被席罕发现,其中最大的一块化石碎块重达8公斤。这一完整骨骼化石的另外3块碎片后来由另外两名化石收集者找到,最终使这条上龙骨骼化石的完整度达到95%以上。
多塞特郡博物馆出资买下了这个
颅骨,并邀请南安普
敦大学的古生物学家进行研究。他们很快发现,这块上龙头骨很可能是迄今发现的最大一块完整头骨化石。不过,来自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苏斯·汉叶在电子邮件中谨慎地提醒,认定这一头骨是否最大可能需要更加审慎。
他说:“一些上龙是庞然大物,而把每一次发现的头骨都认为是最大的,这是一种很可悲的趋势。 ”不过他话锋一转,“看起来现在还没有什么其他的报道能反驳这一点,因此有关这个大头骨的话题还是很不错的媒体报道素材,只不过从科学角度看,可能是并不保险的。 ”
为了增加捕获猎物的实力,上龙不断进化,强化自己。它们发展出超大的眼睛,恐怖的利齿,甚至
长颈鹿般的长脖子。
多塞特郡博物馆展示的上龙化石头部计算机复原效果图,让参观者看到这种巨兽生前的面目。来自多所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对这一化石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如寻找该
颅骨化石周边附着的淤泥中可能存在的
浮游生物微化石。
文学作品
江南出版于2010年的小说——《龙族。火之晨曦》中,第七幕写到觉醒前的青铜与火之龙王
诺顿,以13号(特工)的身份潜入屠龙者的大本营
卡塞尔学院,在地下水族箱中遭遇
噬人鲨。有惊无险从水族箱中脱出后,13号发现此水族箱的标牌显示,里面的主要栖息物种是神秘的"Pliosauroidea",大白鲨不过是它的食物罢了。但在此幕中“Pliosauroidea"并未实际现身,也未与13号产生正面激突。
“Pliosauroidea”即
上龙亚目,意思是“有鳍蜥蜴”,是种
海生爬行动物,生存于中生代的
侏罗纪与白垩纪。上龙亚目属于
蛇颈龙目,起初仅包括上龙科,包括其他科与属。上龙类,与其真蛇颈龙类的近亲,还有整个
鳍龙超目,都不是恐龙。相较于长颈部的蛇颈龙类,上龙类的特征是短颈部、长头部、体型大、呈
流线型、行动快速且凶猛。上龙类是
肉食性动物,长而强壮的颌部有多排锐利的牙齿,适合抓住少数、巨大的猎物。巨大的头部大部分是嘴部,上有巨大眼睛与一对鼻孔管,鼻孔管能够有直接的水中嗅觉,如同其他蛇颈龙类。它们与蛇颈龙类都使用四个巨大鳍状肢来游泳,四肢已演化成长、宽、强壮的鳍状肢,分别位在长型身体的四角。尾巴短而逐渐变细,可能作为舵使用,如同其他
蛇颈龙目。它们可能对于深海环境适应良好。
上龙亚目的身长介于4到15米。[它们可能猎食
鱼龙目或其他蛇颈龙类。典型的属包括:
巨板龙、
克柔龙、
滑齿龙、上龙、
泥泳龙。化石发现于英格兰、
墨西哥、南美、
澳大利亚、接近
挪威的北极地区。许多早期(
三叠纪最后一期瑞提阶与早
侏罗纪)的原始上龙类外表非常类似蛇颈龙类,所以过去分类于蛇颈龙科。
此处江南似乎在暗示,小说里的龙族,是由上龙等
爬行纲产生超进化而来的。
对比分析
根据挪威
奥斯陆古生物学家墨坦桑表示,上龙是极为凶残的
肉食性动物。如果拿上龙的
颅骨与鳄鱼的对比,就会很清楚了解:上龙咬啮起来更厉害,其肌肉的横断面积的比鳄鱼大3至4倍。因此,上龙的肌肉更粗更强,颚部庞大又有力;一只大型上龙的体型,足以一口叼起一辆小汽车,并轻松咬成两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