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是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
移动支付包括短信支付、扫码支付、指纹支付、声波支付、近场支付、语音支付、刷脸支付等众多方式。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主流的支付方式有两种,分别是以
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微信为代表的扫码支付和以Apple Pay、
Samsung Pay为代表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近场支付。
移动支付将互联网终端设备、金融机构有效地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新型的支付体系,已经渗透到人们的吃穿住用行等各个方面。移动支付打破了传统支付对于时空的限制,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支付,并对个人账户进行查询、转账、缴费、充值等功能的管理。其便捷、高效的支付方式,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购物结账时的选择。
概念
移动支付就是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它是指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器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的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有效融合,为用户提供及时快捷的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
特征
1.账户管理的方便性
这是移动支付区别于传统的银行卡支付最显著的特点。智能手机逐渐成为业界的主流,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手机使用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查询账户余额、交易记录,实时转账,修改密码,以及管理自己的移哥支付账户,还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或者UM卡开发工具包(UIM card Tool Kit,UTK)菜单对离线钱包进行空中充值,减少了去营业厅或者充值点充值的不便,充分体现移动皮付便捷的特点。
2.资金账户的安全性
移动设备用户对隐私性的要求远高于
personal computer用户。高隐私性决定了移动互联网终端应用的特点,即在共享数据时移动支付既要保障认证客户的有效性,又要保证信息的安全性。这就不同于互联网公开、透明、开放的特点。在互联网上,个人计算机用户信息是可以被搜集的,而移动设备用户显然不需要让他人知道甚至共享自己设备上的信息,移动设备的隐私性保障了支付的安全。移动皮付采用的高安全级别的智能卡芯片和目前的银行磁条卡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3.支付的可移动性
除了用户睡眠时间外,移动设备一般伴随在用户身边,其使用时间远高于
personal computer。用户只要申请了移动支付功能,便可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完成整个支付与结算过程。交易时间成本低,用户减少了往返银行的交通时间和支付处理时间。
4.服务的综合性
移动支付为用户提供了移动电子商务的远程支付功能,同时也可以满足用户在公交、食堂等场合的
小额支付需要,还可以提供门禁、考勤等服务。
支付种类
1.按用户支付的额度划分
按用户支付的额度,可以分为小额支付和大额支付。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对安全要求的级别不同:大额支付需要通过金融机构进行交易鉴权才能支付:小额支付使用移动网络本身的SM卡鉴权机制就可以进行支付。
2.按照支付的交互流程划分
按照支付的交互流程分类,移动支付可以分成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近场支付是指通过具有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移动终端实现本地化通信,进行货币资金转移的支付方式。远程支付是指通过移动网络,利用短信、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GPRS)等空中接口和后台支付系统建立连接,实现各种转账、消费等支付功能。
3.按支付的结算模式划分
按结算模式划分,支付可以分为及时支付和担保支付。及时支付是指支付
服务提供商将交易资金从买家的账户即时划拨到卖家账户。担保支付是指支付服务提供商在接收到买家的货款后,并不马上支付给卖家,而是在买家收到货后才完成支付。其作用类似于第三方支付,
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就是成功的典型案例。
除以上分类外,移动支付还可以按用户账户的存放模式划分为在线支付和离线支付:按支付账户的性质划分,移动支付还可分为银行卡支付、第三方支付账户支付、通信代收费账户支付等。
支付方式
移动支付方式众多,包括短信支付、扫码支付、指纹支付、声波支付、近场支付、语音支付、刷脸支付等。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二维码支付占主流地位,新型支付方式正在兴起。78.4%的受访用户偏好使用二维码支付,32.9%、26.3%、25.8%的受访用户偏好使用以停车场无感支付、NFC支付、刷脸支付为代表的新型支付方式。目前,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主流的支付方式有两种,分别是以
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微信为代表的扫码支付和以Apple Pay、
Samsung Pay为代表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近场支付。
1.二维码支付
二维码是新一代
无线支付的方案。在该支付方案下,商家可把账号、商品价格等交易信息汇编成一个二维码,并印刷在各种报纸、杂志、广告、图书等载体上发布。用户打开手机上的支付客户端,其中有一项二维码识别的功能,它可以用来拍摄和识别印制在各种物体上的二维码
商品信息,识别二维码后,直接点击付款,完成交易,商品会由快递员送到家。
2.NFC支付
NFC是指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通过NFC,用户可以方便地传输通讯录、图片音乐等,也可以用于支付。通过在手机中植入NFC芯片或在手机外增加NFC贴片等方式,手机将变成真正的钱包。在付钱时,商户需要提供相应的接收器,然后用户才能拿着手机去完成“刷一下”这个动作,付款便捷,整个过程就像是在刷公交卡一样。
3.刷脸支付
刷脸支付是基于
人工智能、机器视觉、3D传感、
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的新型支付方式,具备更便捷、更安全、体验好等优势。刷脸支付中使用的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基于人的相貌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该技术的最大特征是能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并采用非接触的方式进行识别。刷脸支付的过程非常简单,消费者不需要带钱包、信用卡或手机,支付时只需要自己面对刷脸支付p0s机屏幕上的摄像头,刷脸支付系统会自动将消费者面部信息与个人账户相关联,整个交易过程十分便捷。
4.停车场无感支付
无感支付是一种停车缴费功能,主要是通过停车场所具有的车牌识别技术,在车主银行卡捆绑的情况下实现快捷支付。如果车主是第一次使用无感支付功能,车主需要扫描车场里的二维码进行注册签约,然后绑定自己的银行卡,那么在驶离停车场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无感支付了。无感支付实现了“一次签约、永不扫码”,可以有效缓解停车难的问题,让车子快速开进,快速开出,让车位的利用率达到最高。车主最快2秒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停车场缴费,离开停车场。
影响
(一)移动支付对消费者的影响
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在实体店直接扫描二维码,轻松付款。而无需携带现金,无需找零,无需刷卡签字,很大程度上节约消费者的时间,并且可以避免假币问题带来的麻烦。加之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经常会在网上做一些满减、抢红包的活动,不仅给予消费者优惠,更是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多乐趣;另外,通过移动支付的快捷转账,消费者可以轻松地实现生活缴费、车票购买、手机充值等,真正做到足不出户也能办理各种业务;除此之外,第三方支付机构还具有财富管理、教育公益、购物娱乐,提供
第三方服务等功能,来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的生活。
(二)移动支付对商户的影响
对商户来说,移动支付的发展也带来许多好处。首先,移动支付手续费低,扩大了商家的盈利空间;另外,商家可以通过微信、
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优惠活动,来进行满减、随机减钱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加营业额,而且可以扩大宣传效果,促进商家口碑的建立。
(三)移动支付对ATM厂商的影响
移动支付为买卖双方搭建了一座联系的桥梁,给消费者和商户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然而,移动支付的兴起也会给许多其他行业造成冲击。比如对ATM厂商来说,移动支付在客观上代替了现金交易,而ATM主要功能就是提供现金、查询、转账,这些都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上完成。因此,移动支付的发展对ATM机等相关行业造成很大冲击。尽管城商行、
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会使传统的ATM行业在短期内仍有增长空间,但长期来看,大众对ATM机的需求还是会减少,相关设备厂商需要进行多元化布局,向智能设备转型。不仅如此,卡片制造商也会受到影响,将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虚拟卡。与ATM厂商不同的是,目前的卡量仍是增长状态,移动支付的发展对卡片制造业来说只是一个潜在危机,尚未显现出来。但是,卡片制造商应当居安思危,积极寻找应对措施。
大多数银行基层从业人员尚未意识到移动支付带来的影响,甚至认为ATM机减少,反而会使银行的运维成本降低,提高银行的盈利质量,然而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在
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和
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冲击下,各商业银行的业务数量急剧下降。目前移动支付已经可以真正做到随时随地以任何方式进行支付,不仅解决
小额支付问题,也能解决大额支付,替代现金和支票功能,也可以衍生出替代信用卡功能,甚至很多业务已经可以绕开银行。另外,由于第三方平台高效快捷以及服务费用低,更受大众青睐,对银行的业务造成很大影响。
银行和第三方平台有多项业务是重叠的,包括结算业务、支付业务、零售业务、转账业务存贷款业务和理财业务,而这些业务同样是银行获取收益的主要来源。双方就市场空间和利益分配等许多问题产生摩擦,使得原先平衡的合作环境逐渐被打破,两者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给
商业银行的带来的冲击也越来越大。
风险与注意事项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第三方移动支付迅猛发展,各项关键技术趋于成熟,移动支付方式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移动支付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模式,为新时代的资金和交易往来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同时又面临着新的风险。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尽可能降低不确定事件的发生概率,它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决策和审查监督等多方面的综合管理过程。以
微信支付为例,微信支付本身自有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措施,例如微信支付密码、手势密码、支付安全防护、手机防盗措施等,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微信支付发生漏洞的概率,但微信支付依旧存在一些可识别的风险。
风险种类
1.外界层面
在外界层面,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来源。
第一是政策的变动和法律方面的增减。目前中国还没有在第三方移动支付方面出台统一性的法律规定,当下出台的法律法规有《
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评级管理办法》《电子支付指引》等,这些法规有利于对移动支付市场的规范和完善,但是还无法满足移动支付高速发展的需求。
第二个风险来源是网络安全上的漏洞。随着越来越多网民通过移动支付进行交易,某些手机应用或不法分子趁机侵入支付系统从而骗取用户个人信息,或者带来网络病毒的隐患,这会严重侵犯支付平台在用户心中的信誉,也可能会给用户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
2.行业层面
在行业支付层面,第三方移动支付的风险是存在竞争。
第三方移动支付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与银行的竞争,与同类平台的竞争,以及与可替代产品的竞争。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与银行是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合作关系,一方面银行为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提供了基础服务,移动支付的顺利完成离不开银行系统;另一方面银行本身也有移动支付业务在移动支付方面进行扩张,给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带来了重大挑战。以
微信支付平台为例,用户的一部分资金通过微信转账、微信红包等储存在微信的“零钱”中,形成一定规模的资金池,而这个资金池边界模糊缺乏有效监督。此外,关于微信转账功能是否需要纳税仍有争议,微信支付平台在技术层面上的安全程度也有待提高。
3.用户层面
在用户层面,第三方移动支付目前还无法有效地进行用户身份识别,进而给予不法分子提供了利用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进行一些非法操作的可能性。同时,第三方移动支付还存在用户信用风险。例如,用户可能在
网上交易时无法做到及时付款,从而造成一定的经济纠纷。此外,大部分用户安全意识欠缺,在安全防护、网络欺诈等方面警惕性不高,这些都有可能给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在使用移动支付时,用户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对风险有正确的认识。既要看到移动支付的安全便捷性,又要认识到移动支付还存在一些风险漏洞。目前许多网络诈骗通过移动支付进行,用户在通过非官方机构途径支付时应谨慎对待,先求证后操作。在日常生活中,用户应注意支付安全,保护好自己的支付密码,不要轻易相信外界的支付环境,面对安全漏洞应及时补救,遇到网络欺诈行为时应通过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注意事项
(1)使用企业移动支付转账功能时,需仔细核对转账信息,避免错误。移动支付与银行转账不同,没有审核环节,出纳在转账时一定要更加小心。
(2)经授权使用企业移动支付的员工要注意保护企业信息,使用收付款时注意保护二维码。
(3)对使用移动支付收付款的使用范围做出限定。
(4)企业员工收款时若使用员工个人的移动支付账户,需规定在几个工作日内上交,防止员工挪用公款或卷款潜逃。例如,规定员工使用个人移动支付账户所收到的款项应在3个工作日内上交,否则按挪用公款处理。
(5)员工支付款项时,不可直接用移动支付中收取的款项进行支付。
(6)使用移动支付时,应注意使用安全,防止病毒侵害,可下载杀毒软件。
(7)不得使用个人账户代替企业账户进行企业日常收付业务,造成企业涉税风险。
应用场景
移动支付行业各巨头角力细分场景,在零售、交通、出海、医疗、生活等场景拓展市场。中国移动支付场景呈多元化发展,餐饮消费成为移动支付用户首要支付场景,其次包括小型实体店和便利店、
电子商务平台网购、生活缴费、充值服务、柔坐公共交通工具、中大型实体商场、转账理财还款、停车缴费等场景。
存在问题
2.1商业收款码难以做到全面普及
针对移动支付人民银行提出了新的要求,2022年3月1日起,微信个人收款码禁止经营收款,比如小推车和小摊位售卖小吃。小商小贩要申请经营专用的微信收款码进行交易,这样有利于纳税部门进行管理,也有利于国家的监测和保护,相对安全,但是商用二维码不能远距离交易,限制了收款的空间,很多人会选择面对面加好友的方式进行收款。
2.2缺乏快捷安全的移动支付渠道
最近几年,零售业预付卡发行规模较大,涉及行业也很多,但是常有消费者权益受损的现象发生,比如经营者突然关门停业、拒绝退卡退费、高额违约金等,部分省市出台了相关资金监管政策,但是还没有建立有效的预付资金监管系统,缺乏快捷安全的移动支付渠道,消费者预付卡费的安全管理仍没有得到保障。2.3移动支付用户缺乏安全防范意识现在“扫一扫”已经成了不少人的习惯,2021年2月1日,
中国银联发布的《2020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显示,98%的被调查者认为移动支付是安全的,其中常见的不良支付习惯包括所有支付密码都相同、在连接公共Wi-Fi的状态下支付,说明在使用移动支付时缺乏安全防范意识。
2.4移动支付领域技术管控不到位
现在很多支付平台都存在技术漏洞,不能及时有效地防范黑客的攻击,导致大量客户信息被盗,不法分子利用这些客户信息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诈骗案件近些年呈高发趋势,公众财产损失严重,给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2.5移动支付法律体系、监管体系以及信用体系不完善
一是当今社会移动支付已经普及,新型支付方式不断出现,中国移动支付相关法律体系跟不上移动支付的发展速度,不能做到及时完善,也就不能对妨碍移动支付发展的新型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有力打击。二是中国对移动支付实行分业监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
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金融监管协调
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对协调金融监管以及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汇局等监管部门之间仍然缺乏有效的配合和相互监督。三是中国的信用体系与
欧盟国家相比并不成熟,移动支付领域的信用体系尚未健全,移动支付用户在诚信方面意识也不强,严重制约了移动支付行业信用体系的建设。
发展现状
1.移动支付成为主要支付方式
根据
worldpay发布的《2020全球支付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国内所有的支付方式中,移动支付的占比达到50%,移动支付成为中国消费者选择最多的支付方式。
2.移动支付用户数量达到8.5亿
支付企业在移动支付的全面布局带动了手机在线支付用户的增长。2011一2020年中国移励支而用户规模逐年增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移励支付用户规模达到8.54亿,比2019年6月增长了34.9%,网民移励國团的使用比例由2018年底的72.5%提升至86.4%。
3.移动支付规模达到432.2万亿元
2016年全国移动支付金额仅157.55万亿元,2020年全国移励支付金额为432.2万亿元,同比增长24.50%。新冠疫情加速了
消费服务线上化,移动支付场景的拓展以及用户移动支付习惯的强化。未来移励支府交易规模将在用户规模以及支付频率上升的驱动下持续增长。
4.第三方移动支付成为主力军
由于人们逐渐习惯于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工具进行支付,第三方移动支付成为移动支付中市场规模最大的支付方式。2021年2月,
中国银联发布了《2020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根据调查数据,有98%的受访者将移动支付视为最常用的支付方式,平均每人每天使用移动支付三次,其中二维码支付最受欢迎。
根据支付清算协会报告显示,2020年用户最常使用的移动支付产品是微信支付、支付宝和银联云闪付(不含刷卡或挥卡支付)。据
艾瑞咨询集团的报告显示,2020年二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支付宝达55.6%,高居第一,微信(
财付通)占38.8%,位居第二,两者合计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
6.2024年移动支付使用状况
2024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包括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性等一系列举措,提升外籍人员来华支付便捷度、满意度。
2024年8月29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6月,中国60岁以上网民网络支付的使用率已达75.4%。上半年,超500万入境人员使用移动支付,同比增长4倍。
发展趋势
资料显示,超过70%的手机用户对移动支付十分了解,他们会使用移动支付办理各种业务,移动支付的时效性和便携性是他们选择这种支付方式的原因,可以看出移动支付末来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移动支付
向城镇和乡村渗透率提高。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和功能升级,以及4G、5G网络的普及,更多人将使用移动互联网。目前,主流的移动支付机构已将渠道下沉列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2)移动支付的用户小额高频的交易趋势更加明显。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数据表明,移动支付的用户小额高频的交易数据明显增加,很多
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代理商、手机厂家等在这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2017年,产业各方都将继续发力小额高频领域,力争在不同的行业、商家、交易场景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支付选择。
(3)移动支付推动O2O等互联网商业模式发展。受移动支付行业标准逐步统一、支付生态圈完善诉求的双重影响,移动支付平台、智慧POS系统开始向部分第三方开发者开放通信运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企业,POS运营服务商将联合产业链其他成员,共同打造并维护一个开放的支付生态系统。
(4)移动支付推动新的营销模式的发展。由于移动支付的大力发展,新的营销模式产生。基于移动支付的实体商家,推出了在线餐饮,不仅能实现客户在线订购,还可以起到推广和营销的作用。还有一些实体商家通过线下支付的方式,使消费者可以自动关注商家公众号,为下次促销活动做客户沉淀,移动支付具有吸粉的功能。
移动支付有效地迎合了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促进了门店客流与销售量的提升。移动支付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发展动力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