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民”是遗民群体中的一部分,他们在朝代更替、时序鼎革等因素导致的民族盛衰、学术兴废、文化价值被凌逼时,坚持从事学术研究、赓续学术思想或从事文化事业的考镜、整理、出版等,通过心智塑造,将传统价值观以潜隐或外显的方式展现,从而促进文化观和文化思想的挖掘、传承和创新。
中国晚清时期的遗民被视为真正的“文化遗民”。清朝的崩溃不仅带来了政治上的变化,还引发了深刻的文化变革。这些文人面对传统文化观念受到的巨大挑战,产生了共同的“文化遗民情结”。
随着一种文化的衰落,另一种文化随之兴起。那些深受旧文化影响的人,在新文化环境中感到难以适应,努力维护或传承旧文化。这种遗民因其深厚的文化情结和立场,其言行充满了文化内涵,使他们的存在更加复杂。
1. “万人如海一身藏”——道德的自我完成。
2. “一死从容殉大伦”——自觉的文化意识。
3. “犹向寒宵作怒潮”——文化精神的同一指归。
陈寅恪在悼念
王国维时提到:“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这是所谓的“文化遗民”的问题。文化遗民的存在意义有待探讨,他们是易代之际“士”的固有角色,体现了士与过去历史时代的联结。文化遗民的生活是自觉塑造的结果,反映了士人在易代之际的选择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