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陵生,男,1931年生于南京,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师范学院历史系,先后发表《系统论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历史课的审美初探》等二十余篇文章。
郝陵生,原
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级历史教师。1931年生于南京。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文工团工作。1960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师范学院历史系,先后在上海解放中学、海南中学、
华东师范大学附中工作,尽管他学的是历史专业,但毕业后他教过俄文,当过外语教研组长,也教过政治、语文、文艺等,“文革”后才开始历史的教学。多年和历史课无缘,这毕竟使他产生了些许生疏,但值得庆幸的是,他没有受到“文革”左的思潮的影响,少了许多教条框架,而多门课的教学又丰富了他的教学实践,使他的视野更加开阔。他认为历史课不能仅仅局限于历史知识的传授,因为历史本身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求学生懂得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思考今天、设计明天,明确自己的地位与责任。为此,郝老师做了很多探索与研究。初期,郝老师曾尝试过快速教学法,它的特点是容量大,思维空间大,在短短时间内,老师把要讲的东西大大压缩,大部分的时间是让学生活动。此外,还有卡片教学法。但结果却是学生不感兴趣。经过反复的摸索,郝老师逐渐对教学有了自己的心得,他主张:上课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讨论,以培养学生分析与表达的能力,只要教师设计、引导得好,整堂课会是生动、活泼的,这也是把课堂中原来只有的教师的主动性,变成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主动了才能去思维、去寻找,得到方法。远比得到史实更为重要,只有教与学的密切配合,生动与主动两者互动才是一堂好的历史课。上世纪80年代,先后发表《系统论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历史课的审美初探》等二十余篇文章。退休后个人或与人合写著作二十余本,主要有《到历史中寻美》、《话说中国——大庸风云》、《历史的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