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总动脉:颈总动脉是头颈部的主要动脉干。右侧发自
无名动脉,左侧直接发自
主动脉弓。两侧总动脉均经过胸锁关节后方,沿
气管和喉外侧上升,至平对甲状
软骨上缘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头面部、颈部出血时压迫颈总动脉,临时急救出血。
左、右各一,右侧发自头臂干,左侧直接发自主动脉弓。两侧颈总动脉分别经过左、右胸锁关节的后方,沿气管和喉的外侧上升,至甲状软骨上缘处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本干沿途无分支。颈总动脉的前方,下段被
胸锁乳突肌和
舌骨下肌群所遮盖,上段位于
颈动脉三角内,位置表浅,于此可触及动脉的搏动。内侧与
食管、
气管、喉和
甲状腺相邻。外侧与颈内静脉相邻,两者的后方有
迷走神经。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共同包于颈动脉鞘内,鞘的前面有
舌下神经袢及其分支跨过。
胸锁关节的
中点与
下颌角至乳突连线的中点之间的连线,即为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的体表投影。
颈总动脉上行途中,平环状
软骨高度(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经过第6颈椎横突的前方。当头、颈和面部大出血时,可在此将颈总动脉向后压于第6颈椎横突上,以达到临时急救止血的作用。
在颈总动脉分为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处,有两个重要的结构。在颈内动脉起始处略为膨大,称
颈动脉窦。管壁内含有大量来自舌咽神经的感觉
神经末梢,构成压力感受器,其作用与
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相同。另一重要结构为
颈动脉体(颈动脉小球),由上皮细胞构成扁椭圆形的小体。位于颈总动脉
分叉处的后方,借
结缔组织连于后壁上。内含大量来自舌咽神经的感觉神经末梢,构成
化学感受器,作用与主动脉体(球)相同。
新生儿颈部畸形:①短颈见于颈、胸椎体先天性骨结合综合征,
呆小症、
黏多糖病;②蹼颈特征是过多的皮肤自颈两侧后面沿
斜方肌上缘到达肩部中间;③
先天性肌性斜颈见于
先天性斜颈,病因多为胎儿
胸锁乳突肌在宫内受损,少数为产伤。检查见病侧的胸锁乳突肌粗短,如不明显,将患儿头位复正可见病侧胸锁乳突肌的
胸骨端隆起。
新生儿
颈部肿块:①最常见者为胸锁乳突肌血肿,多因产伤所致可在胸锁乳突肌一侧或双侧中部触到直径为2~4cm大小,局限而坚实的梭形肿块,随肌移动,多有轻微触痛,皮色正常;②先天性颈部水囊肿亦是新生儿期颈部常见的肿块,多位于锁骨上区,柔软而透光。③颈部中央的肿块是
甲状腺舌管囊肿和甲状腺肿,后者常是母亲
甲状腺疾病用甲状腺药物治疗的结果。在甲状腺部位
听诊可能闻及杂音。在这两种情况下,新生儿均有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颈总动脉是头颈部的主要动脉干。左、右各一。右颈总动脉起自头臂干;左颈总动脉直接起自
主动脉弓。两侧颈总动脉自胸锁关节后方,沿
气管和喉外侧上升,走行中不发出分支,至平甲状
软骨上缘处均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2支。颈总动脉居斜角肌及颈长肌的前方,其内侧邻
食管、气管、喉和
甲状腺,外侧有颈内静脉,二者之后方有
迷走神经。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共同包于
颈动脉鞘内。颈总动脉下段前方有
胸锁乳突肌、
舌骨下肌群等遮盖,但颈总动脉上段在颈动脉三角处仅有颈深
筋膜浅层、颈
皮下组织及
颈阔肌被盖,位置较浅表,于此处可触摸其搏动。自胸锁关节与
下颌角和乳突尖连线的
中点,即为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的投影。颈总动脉经过第6颈椎横突前方上行,故在环状
软骨外侧(即胸锁乳突肌中点处)用力向后按压,即可将颈总动脉压向第6颈椎横突上,以达到头、颈、面部出血临时急救止血的目的。在颈总动脉
分叉处,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的膨大部分称为
颈动脉窦(sinuscaroticum),其壁内有特殊的感觉
神经末梢,为压力感受器。颈动脉小球(glomuscaroticum)是一扁椭圆形小体,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借
结缔组织连于动脉壁上。它同主动脉小球一样,属化学感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