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栋民
混凝土与环境材料研究所所长
王栋民,男,1965年生,籍贯山西省朔州市,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混凝土与环境材料研究院院长。
人物简介
王栋民,男,1965年生人,籍贯山西省朔州市,工学博士学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混凝土与环境材料研究院院长。
王栋民教授在中国率先提出“固废与生态材料”概念,是固废与生态材料领域的发起人、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创办国家“固废与生态材料”学术组织。担任中国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理事长,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任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绿色建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联盟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长期致力于现代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材料及其化学外加剂的精细化工合成与应用以及工业/矿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与生态环境建筑材料制备与应用的研究。研究的材料和专利技术成果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获得广泛应用。近年他参与策划和积极推动了国家科技部十三五“固废资源化”重点科技专项(20亿元科技投入)的立项和组织实施,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主要有两大长期坚持和专注的研究方向:一是材料的精细化工合成、化学外加剂和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材料,包括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高效液体水泥助磨剂的合成、泵送剂和泵送混凝土、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膨胀剂和补偿收缩混凝土、建筑保温节能材料等;
二是工业/矿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与生态环境建筑材料制备,包括粉煤灰、煤矸石、磨细矿渣、脱硫石膏等工业废弃物的材料资源化利用特别是建材资源化利用。
1996年-2002年在无机化合物非金属材料领域和水泥混凝土材料、生态环境矿物材料研究方向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先后完成国家、部委、院校下达的科研项目十余项(包括973基础研究项目 、国家经贸委技术创新项目等),其中两项科研成果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11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发表论文累计百余篇(第一作者53篇),2000年荣获中国硅酸盐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奖,同年获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提名奖。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外加剂专业委员会委员、混凝土耐久性专业委员会委员、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会员,任《商品混凝土》期刊副主编。
从2003年以来,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100余人,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6部,任《硅酸盐通报》期刊编委,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等纵向项目30余项、工业界项目百余项。获得省部级奖励1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81.09-1985.07 于武汉理工大学无机化合物非金属材料专业,获得工学学士
1985.09-1988.07 于武汉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1999.09-2002.07 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8.07-2003.08,任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995)、总院科技委委员(1997)、研究室主任(1998)、教授级高工(2002)等;
2003.09起,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年起,创办并担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混凝土与环境材料研究院院长;
2015年8月起,创办并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理事长;
2019年4月起,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
研究项目
研究领域
1、工业/矿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与生态环境建筑材料制备与应用;
2、材料的精细化工合成、现代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材料及其化学外加剂的制备与应用。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0872151,项目名称:“特种超支化型混凝土超塑化剂的分子设计与机理研究”,起止年月:2009年1月-2011年12月。
2、北京市科委2008-2010重点项目,项目编号:D08040600540000,项目名称:“矿山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起止年月:2008年9月-2010年12月。
3、北京市科委2007-2008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D07040300650701,项目名称:“烟气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起止年月:2007年1月-2008年12月。
4、北京市教委2009年产学研项目,项目名称:“烟气脱硫石膏建材资源化的优质高效利用”,起止年月:2009年1月-2009年12月。
5、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名称:“煤矸石性能调节型辅助胶凝材料的活化机理及应用基础”,项目编号:2013102020095;起止年限:2013年1月-2015年12月。
6、教育部基本科研业务基金,项目名称:“煤矸石活化技术及其建材资源化利用研究”项目编号:2009KH09,起止年限:2009年-2019(滚动基金)
7、山西省煤基重点科研基金,项目名称:“高掺量高强度粉煤灰水泥的制备”,项目编号:MC2014-04,起止年限:2014年10月-2017年10月。
8、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名称:“采空区矸石、粉煤灰充填综合机械化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9BA48B02,子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2009年9月-2013年9月。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名称:“微波靶向合成混凝土聚羧酸塑化剂机理/热-非热效应/动力学研究”(项目编号51572293)。 起止年月:2015年10月-2019年12月。
10、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第四课题“北方典型呼兰河口湿地公园生态修复与产业化技术”第一子课题“河口湿地生态护岸与生境替代绿色修复材料及装备”,子课题负责人。2017年-2020年
11、十三五“固废资源化”2019年重点研发项目“大型煤电化基地固废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及集成示范”第二课题“多源煤基固废活性粉体制备与增值化关键技术”课题负责人。2019年-2022年。
主要成就
1、“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与施工方法”项目于1999年获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编号9920601)
2、“泵送剂对混凝土可泵性的作用机理”项目于1999年获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编号9920803)
3、“灌注桩膨胀剂(PEA)的研究”项目于1997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证书编号9731404)
4、2000年12月荣获第四届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十名,列第一),并获2001年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提名
5、“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与施工”项目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列为2001年度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编号:200181)(项目计划第一执行人)
6、“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项目获2009年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颁发的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科技进步类)。(证书编号:2009-J-2-04-R06)
7、“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项目获2008-2009年度石景山区科学技术一等奖。突出贡献者
8、“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项目获200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证书编号No. 2009材-3-003-05)
9、“聚羧酸混凝土减水剂的分子结构设计和工业化制备技术”项目获2010年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颁发的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科技进步类)。(证书编号:2010-J-3-03-R01)
10、“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项目获2010年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证书编号:2010-1-02-05)
11、“煤矸石的火山灰活性及其在水泥与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获2012年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颁发的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将三等奖(科技进步类)。(证书编号:2012-J-3-05-R01)
12、“矿山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其在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的应用”项目于2012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证书编号:No.2012城-2-004-05)
13、“煤矸石的火山灰活性及其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获2013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学会颁发的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证书编号:2013-3142-R01)
14、“助磨剂分子/官能团组合设计及功能型液体水泥助磨剂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13年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颁发的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科技进步类),并于当年获推荐参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证书编号:2013-J-2-01-R01)
参考资料
王栋民-教授.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24-04-22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研究项目
研究领域
科研项目
主要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