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奥尔格·威廉
格奥尔格·威廉
格奥尔格·威廉(德语:Georg Wilhelm,1595年11月13日-1640年12月1日),德国霍亨索伦家族成员,勃兰登堡选侯兼普鲁士公爵(1619年-1640年)。他的统治期间,由于其软弱胆怯的个性,勃兰登堡州遭受的伤害极大地加剧了。在三十年战争中,勃兰登堡-普鲁士长期缺少强有力的常备军和装备,军力不到六千人,1630年代新招募的一万军队因缺粮缺饷而哗变,大肆劫掠勃兰登堡的百姓。传染病和瘟疫横行,人口由原来的超过120万人减少到不足80万,特别是勃兰登堡人口减少过半。尽管如此,他的韧性极强,忍辱负重地捍卫祖业。他的统治被视为失败君主的典型,但他的儿子腓特烈·威廉(绰号“伟大者”)在他去世后继承了勃兰登堡-普鲁士。腓特烈·威廉以强烈的怒火重建了经济和军事,建立了过万的精锐常备军,使勃兰登堡-普鲁士逐渐建立了军国主义,一扫前积弱不振的形象,闯荡出“小型斯巴达”的名号。
生平
早年生活
格奥尔格·威廉生于科尔恩,他是勃兰登堡州选侯约翰·西吉斯孟与安娜(普鲁士王国的)之子。外祖父是普鲁士公爵阿尔布雷希特·腓特烈。1616年,格奥尔格与普法尔茨选侯腓特烈五世之女伊丽莎白·夏洛特结婚,婚后育有子女三人:儿子腓特烈·威廉,即“大选侯”。两个女儿:长女路易丝·夏洛特嫁给了库尔兰公爵雅各布·凯特莱;小女儿海德薇希·索菲嫁给了黑森-卡塞尔领地伯爵威廉六世。
统治
格奥尔格在1619年成为勃兰登堡选侯国和普鲁士公国的统治者。在三十年战争期间,他试图在天主教和新教两大阵营之间保持中立。当他的妹妹玛丽亚·伊丽欧诺拉成为瑞典王后之后,乔治不得不对其妹夫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要求结盟的请求采取敷衍态度,同时又在其新教顾问和信仰天主教的顾问-阿达姆·冯·施瓦辛堡之间维持平衡。
尽管格奥尔格一心想要恪守中立原则,但慑于古斯塔夫的威名以及后者的胁迫,不得不在1631年加入新教军事联盟。由于其软弱无能,因此勃兰登堡-普鲁士在战争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作为交战双方争夺的主战场,新教和天主教军队在勃兰登堡州肆意抢掠和杀戮,造成人口大幅锐减。
当古斯塔夫在1632年死后,格奥尔格仍旧维持着与瑞典的联盟,直至瑞典人在1634年9月6日的诺德林根战役被击败,格奥尔格随即宣布退出战争并在1635年5月30日与皇帝斐迪南二世签订《布拉格合约》。在授权阿达姆处理勃兰登堡日常事务后,格奥尔格在1637年前往普鲁士公国居住,此后一直滞留该地直至3年后逝世于公国首府柯尼斯堡,选侯之位由儿子腓特烈·威廉继承。
后世点评
腓特烈大帝在评价玄祖父时说那个时代是极其不幸的,那段历史是勃兰登堡-普鲁士的耻辱,造成这一切的很大原因是没有建立一支常备军。许多年过去后,依然可以见到战争留下的痕迹。
家庭系谱
1616年7月24日,与普法尔茨的伊丽莎白·夏洛特结婚,两人有四名子女:
政治与军事
勃兰登堡的实权与治国任务在格奥尔格·威廉的统治后期(被迫)交给了天主教的强势首相阿达姆·冯·施瓦辛堡。施瓦辛堡得到神圣罗马皇帝斐迪南三世的青睐和授命,让勃兰登堡州在1635-1641年间成为帝国军的同盟和补给地。施瓦辛堡成为勃兰登堡的实质独裁者,尽心尽力地去为皇帝斐迪南三世服务,其唯一的政绩是逐步削弱了勃兰登堡和柏林的议会权力,替格奥尔格之子的专制体制做好铺路工作。格奥尔格·威廉绝不放弃波美拉尼亚的继承权,并灌输子女将收复失土作为人生的第一志业。国际局势与外交氛围突然转向对勃兰登堡有利,富国的方法是招徕移民、奖励工商来重建经济。勃兰登堡-普鲁士最终在18世纪升格为“普鲁士王国”。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生平
早年生活
统治
后世点评
家庭系谱
政治与军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