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建筑设计中,当某个要素如材料、色彩、明暗、体量等出现两种以上的明显差异时,就会产生对比的效果。这些差异不仅独立存在,而且会相互影响和补充,从而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就是协调。
原理及作用
概念
对比是指在建筑物中,某些因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比如虚实、明暗等。而协调则是指这些差异之间的共性和相互关系,它们能够互相影响并彼此补充,最终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比通常发生在相邻的部分之间,而协调则体现在不同部分之间的过渡上。这是一种动态的表现形式。
作用
对比的作用在于提升建筑物的形象,使其更加生动活泼,同时还能起到强调、调整比例以及引导过渡等作用,以便区分主要和次要的部分,增强整个建筑的统一性。
中原地区古代就有“散整相间;疏密相济;横直相破;粗细相调;浓淡相称”的说法,这正是对对比与协调的生动描述。
手法
对比手法
大小:利用多个体量的不同大小来衬托较大的体量,如
北京展览馆中央拱门的设计。
形状:通过线、面、体、空间的不同形状来塑造建筑的重点和中心。
方向:利用线条的方向、空间的横向和纵向、远近、轻重、垂直和平行等对比来丰富建筑的形象。
虚实:虚实的变化可以创造出庄严或轻松的氛围,也能营造出庭院的开放或封闭的空间感。
色彩:通过改变色彩的亮度和饱和度来体现建筑的情感氛围。
质地:材质的光泽、纹理、色彩处理方式等都能赋予建筑轻重、简洁或稳重的感觉,常用于突出主入口或主体建筑。
光影:巧妙使用光影可以使立面更具层次感,常见的设计元素包括檐口、阳台、凹廊和雨棚等。
协调手法
建筑
连接体、廊子、线脚、束带、檐口、装饰细节、裙墙、屋顶突出物等都是实现协调的重要手段,因为它们都包含了一些共同的因素。
相似的建筑构件可以在建筑的不同位置与主体形成对比,这也是协调的一种方法。
运用条件
对比与协调的运用有两个基本条件:首先,所使用的元素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可比性;其次,设计师需要注意人们的视觉敏感度,确保观众可以通过视觉直观地感受到设计意图。
实例
在中国古代,建筑师们已经熟练掌握了对比与协调的艺术。他们将这一理念融入到了建筑的设计之中,使得建筑既富有变化又不失整体感。例如,“散整相间;疏密相济;横直相破;粗细相调;浓淡相称”的说法,就是对对比与协调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