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姜(学名:Zingiber guangxiense)是
姜科姜属下的一种
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单子叶植物纲,
姜目,姜科。主要分布于中国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生长在山坡林下。桂姜的株高可达1.5米,根茎肥厚,有块根。叶片长圆状
披针形或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圆楔形至楔形,叶面密被紫
褐色腺点。
穗状花序倒卵形,有花达30余朵,苞片红色或紫色,稀绿色,花冠无毛,裂片线形,顶端红色,唇瓣淡黄色。子房密被长伏毛,
蒴果卵形,种子红色。桂姜的花期在9-10月,果期在10-11月。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地上茎直立。 株高0.5-1.5米;根茎肥厚,块状,粗1-3厘米,有块根。
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34厘米,宽5-9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楔形至楔形,叶面密被紫褐色腺点,叶背疏被贴伏的长柔毛和紫褐色腺点;叶柄短,长1-4毫米;叶舌膜质,长2-6毫米,顶端微凹,具微毛。
穗状花序倒卵形,长4-8厘米,宽2-4厘米,有花达30余朵;总
花梗长2.5-20厘米,柔弱;苞片红色或紫色,稀绿色,长圆状
披针形,长4-5 厘米,宽1-1.5厘米,外疏被柔毛;
花萼长0.9-1.8厘米,外疏被伏毛;
花冠管长约4.5厘米,无毛,裂片线形,长3.5-4厘米,宽5毫米,外面疏被伏毛,顶端红色;唇瓣全长3厘米,淡黄色,中裂片长圆形,长约2厘米,宽约7毫米,顶端2齿裂,稀全缘,侧裂片近长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5毫米;花药长1.4厘米,附属体长1.8厘米,红色;子房密被长伏毛,长5毫米。
蒴果卵形,具三钝棱,长3-4厘米,宽1-1.5厘米,被毛;种子红色,外被白色假种皮。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长分布
桂姜喜湿润,忌积水,因此灌溉和排水要及时进行。主要分布于中国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生长在山坡林下。
繁殖方法
种姜一般经催芽后再播种,因催芽可提早出苗,苗齐,以后叶数较多,植株健壮,产量高。带病种姜经催芽后病症也易表现出来。催芽一般将浸湿的生姜种置于
土层30厘米厚的芽床上,盖渣肥,再盖薄膜,床温保持21-30℃,约10天出芽,或在室外用干牛粪堆积催芽亦可。出芽后,将种姜分成小块,每块留1-2个健芽,剔除病姜种,按芽分级种植。
栽培技术
土地选择
宜选用土层深厚,带有粘性的壤土,种出来的姜嫩脆且辣味淡,培植老姜及种姜,宜选用沙壤土,其产品辣味重且耐贮藏。姜易发生腐败病,不宜连作,最好轮作,与春作物或蔬菜套种。
施肥栽植
根系不发达,分布浅,要求地块深翻耙碎、整平。姜的生长期长,需肥量大,产量高,宜多施堆肥或其他有机肥,一般亩施有机肥5000
千克以上作基肥和种肥。
姜的根茎有向上长的习性,若露出地面则品质差,因此要深栽。对产出品的不同要求,栽植方式也不同,大致分为3种。
平姜培土较埂子姜浅,根茎生长差,但肉质紧密,辣味重。
窝子姜按33厘米的行株距挖窝栽姜,软化栽培,收嫩姜的高子宜深,以后分次培土,作于姜栽培的窝子宜浅,以后少量培土。
每亩种量因种姜大小及栽培密度不同,差异较大,一般亩用种量为75-300千克。
田间管理
姜很耐肥,并且是多次渐进分茬,应分期追肥。一般苗高15厘米开始施肥,以后每隔20天左右追肥一次,“
立秋”至“
处暑”间施最后1次,一般共3-4次。追肥时要多施钾肥,促进根茎肥大,减少病虫害。
培土结合中耕除草和施肥,培土一般3次。埂子姜需4次,常使姜埂变为沟,原来的栽植淘变为姜埂。作姜种的通常只中耕除草而不培土。
夏季烈日照射不利姜的生长发育,可在厢面搭棚遮荫或在行间插高杆或套种瓜类搭架遮荫。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