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英语作家。生于
白沙瓦(现属
巴基斯坦)。1925年获
旁遮普大学文学士学位。同年去
英国留学,192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30年代定居英国,最初从事文艺理论著述,后创作小说。1937年以战地记者身份去
西班牙,写了许多充满激情的反
法西斯主义政论。返英后继续写小说。1945年回归印度,定居
孟买,积极参加政治文化活动。1947年印度独立后,投身世界和平运动,于1953年获得
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国际和平奖金。
他虽长期定居英国,但密切关注祖国发生的大事,并以文学为武器声援国内同胞的正义斗争。他的小说主要写
印度下层人民特别是苦力和贱民的生活。《苦力》描写苦力孟奴受尽剥削、虐待的悲惨一生,他通过亲身经历终于抛弃传统的宿命论思想,认识到命运是可以用斗争来改变的。《不可接触的贱民》通过清道夫巴克哈一天的生活,反映印度整个贱民阶层非人的生活,及人民争取民族独立、铲除不合理种姓制度的斗争。《两叶一芽》叙述在
英国殖民者的茶叶种植园里,印度茶工甘鼓落得家破人亡的故事。以上3部小说都遭到英国殖民 当局的 查 禁。长 篇小 说《 拉卢三部曲 》包括《村庄》、《越过黑水》和《剑与镰》,通过旁遮普青年农民拉卢的生活经历,反映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印度农民的政治觉醒。另一部长篇小说《伟大的心》写印度传统手工艺匠受
资本主义工业排挤的不幸。
印度独立后安纳德的创作题材更为广泛,艺术手法更加丰富。长篇小说《一个印度王子的私生活》通过王子的情场生活,反映印度封建贵族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精神困境;小说的叙述者是王子的私人医生,作品对王子的精神病态的剖析,既运用了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也不乏社会历史分析方法。《老妇人和母牛》描写印度农村妇女的不幸命运,结尾部分令人想起印度古代
罗摩休妻的传说,但时代不同了,现代妇女为摆脱夫权的压迫必须走上独立自主的生活道路。《道路》则叙述村民为如何对待筑路的贱民发生意见分歧,引起波折,最后以贱民主人公比苦被逼迫离开村庄前往德里谋生结束。小说反映
印度独立后贱民问题仍未获解决。
此外,安纳德还写了《七个夏天》、《晨容》、《一个情人的自白》,这是他计划中的7卷本长篇自传体小说的前3部。其中《晨容》曾获1972年印度文学院奖。安纳德还有若干短篇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