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1962年生于
上海市。
中国美术学院博士,
上海大学教授。主要学术成果有专著《上海油画史》、《架上的缪斯》、《
中国早期油画史》等。1995年策划“上海油画史回顾展”。1999年参与“东亚油画——觉醒和发展”展览及学术活动。2000年编著《世界绘画珍藏大系》(合作)获得第十二届
中国图书奖。2005年主持“十五”国家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中国早期油画史》(结项),2007年主持“十一五”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
中国近代外籍移民美术史》(立项)。
《中国现代油画史》通过大量详实而生动的史实,对20世纪中国油画进行深入而系统的专题性研究,主要通过相关的历史线索,重点研究中国油画的风格演变、第一至第三代油画家的创作历程,以及艺术思潮的演变等。本著主要以中国现代油画本土化进程为研究脉络,依托20世纪前期洋画运动的历史背景,重点论述了其中经历的“写实”与“理想”的
美术教育端倪,“写实主义”与“
表现主义”的风格并存,以及“写实主义抬头”与“现代主义转型”的精神深化,由此揭示出中国现代油画的两大文化融合模式:一是以写实主义创作观念和手法融合传统艺术因素;二是通过现代主义的艺术表现性,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回归。本著作运用形式分析和图像研究等方法,以此揭示20世纪中国现代油画的本质——引进(“欧西绘画流人中土”)和创造(“融人民族的血液”)。以此体现规范严谨的学术内涵,具有重要的创新程度和理论意义。
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现代油画发展(当时被习称为“中国洋画运动”),是近现代西画东渐的重要文化现象,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主要篇章。其主要通过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国油画家的努力探索,将“外来画种”转变为“民族血液”,逐渐形成了文化引进和文化创造的并存的艺术实践。中国现代油画的历史发展,逐渐以中西融合发展演变的面貌,体现着20世纪中国美术应有的现代性特质。
自20世纪初期以来,先后于不同时期留学欧洲和
日本的中国艺术家,自觉地将西方美术作为文化引进的对象,其以现代
美术教育为核心,并通过社团、展览、美术刊物等一系列艺术活动,大面积地将西方油画的写实主义、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进行移植和借鉴,并分别规划出相应的融合本土文化,振兴中国美术的方案。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得洋画运动发生了重要转变,强化了为人生而艺术和为艺术而艺术的论争和关注。中国现代油画的相关的本土化探索,以诸多艺术家的不同艺术实践行为方式,潜在地出现在艺术范围中“纯正的基调”论争和社会范围中“民族精神”探索,相应呈现出对于中国现代油画的不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