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场村
广东惠州市博罗县石湾镇下辖村
铁场村是广东省博罗县石湾镇下辖村,行政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下辖4个自然村,英文名字是Thorp of Clubs,意为“梅花村”,英文缩写“TC”,亦为“铁场”汉语拼音“Tie Chang”同粤语拼音"Tit Cheung"的缩写。
人口数据
户籍人口6622人,外来人口1万余人。
地理位置
位于博罗县西南部,紧邻东莞石龙,以平原为主,气候条件良好,交通便利。
文化建设
铁场村民以粤语文化为主。铁场村有悠久的历史,村内有明月寺等古迹,《铁场考古春秋》对铁场的历史有较详细描述。多年来,铁场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村党组织“五个好”目标,进一步加强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体党员和群众团结奋斗,使整个村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村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受到上级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1999年和2003年被博罗县评为文明村;2000年被惠州市评为“五好”示范村;2001年被评为惠州市基层组织建设五好先进村党支部;2002年被评为博罗县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4年被评为惠州市固本强基工程市级示范村,并被授予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的光荣称号;2006年、2007年均被评为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经济发展
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根据本村的优势和发展潜质,借鉴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经过艰苦创业,不断摸索出立足本地资源,走兴农致稳、兴工致富、兴商致活的路子。一是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走农业现代化道路。以科学兴农、创新致富为目标,铁场村多年来紧抓农业基础建设,投资150万元加固堤围、排灌系统、维修农田基本建设,大大提高自身的抗灾能力,为进一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早在1998年,铁场村就充分利用自身农业基础好的优势,在省、市、县的支持下建设了省级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经过反复研究试验,有效提高了种粮技术和水平。目前铁场村水稻实现了每造亩产超过900公斤的高产量,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还带动了以水稻为主的下游加工业的蓬勃发展。除搞好传统的水稻种植外,还大力发展“三高”农业,着力发展果园、花木场、蔬菜场、养殖场等新型农业基地,积极发展和引入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农业大户。随着农业的发展,铁场村呈现出稻谷飘香、百花齐放、硕果累累、猪壮鱼肥的喜人景象。二是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发挥“老区新为”的风范。铁场村人口较为密集,是拥有41家企业的工农业老区。为了使村经济得以持续协调快速发展,铁场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积极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想方设法壮大集体经济。针对厂房需求日增的情况,建设了超过7万平方米的厂房提供给厂家,仅此一项,村组年收入增加了350万元。为进一步促进商贸流通,创造发展第三产业的有利营商环境,铁场村铺设了连通县道、总长2.8公里、耗资300万元的梅花大道,并不断完善道路的扩宽、下水道铺设,花圃绿化等。在朱黎村小组和帅安村小组的总体规划下,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建成了配套厂房,引进了2家工厂,合共投资约2000万元。目前铁场的工商业发展得到飞速发展,工农业产值达5767万元,村组集体收入达908万元,比2002年增加了1.1倍。
社会发展
自2003年8月起,县把铁场村定为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试点以来,铁场村积极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使村风、民风焕然一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务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态势,2004年被授予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的称号,农村社会呈现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主要表现在“四个优化”:一是优化了政治环境,加快了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通过推行“三公开”和健全各种民主监督制度,真正实现了“还权于民”,保障了人民群众对村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激发了民主参与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了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二是优化了法治环境,促进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村党支部民主集中制原则、村民自治机制得到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凡村重大事务都坚持集中讨论,广泛听取意见,主动接受村民监督,实行民主决策,有效地促进了村“两委”干部依法办事、公开办事、高效办事、廉洁办事。村干部、群众民主法治意识的提高,使铁场村真正由“人治”走向“法治”轨道;三是优化了工作环境,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融洽。目前铁场村村民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精神文明户不断涌现,营造了政通人和,有利于创业干事的良好环境;四是优化了投资环境,促进了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通过开展创建活动,铁场村社会治安秩序良好,连续三年以来全村无刑事案件和群众上访事件,各种民间纠纷都能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营造了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增强了投资者在铁场村发展的信心,使铁场村招商引资工作不断进步。
目录
概述
人口数据
地理位置
文化建设
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