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水体生态修复与水污染治理的企业。
公司现状
公司在全国设有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九源清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太和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太和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和办事处。在上海
金山区设有面积上千亩的生产、科研基地。拥有一批由教授、博士带领的强大科研团队和具备多年实践经验的
项目管理、工程施工团队,其中教授4名,博士4名,硕士20多名。在全国拥有员工350人。
公司的多项专利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普通水体治理治标不治本的问题,通过重建水下森林生态修复系统,能够使水体达到自行循环、自我净化的生态效果。
2021年1月22日,证监会按法定程序核准了4家企业的首发申请,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列。
公司文化
公司标识
企业理念
惟德动天,道法自然
企业文化
佛在心、道在身、儒为表
企业修为
为人、克己、理财、修身、真理
获得荣誉
2002
原国务院副总理、副委员长邹家华接见食藻虫技术发明人
何文辉教授
2009
富营养化水域生态修复与控藻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
上海市科技进步
二等奖 2010
上海世博园后滩湿地生态修复获得
美国年度最高设计奖——综合
景观设计杰出奖
圆明园九州景区
水环境治理工程方案设计获得上海市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
2011
用于水下生态修复的水草培养模块获得国家重大发明专利
用于水下生态修复的水草培养模块悬床装置获得国家重大发明专利
2012
驯化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方法获得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5项
公司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
2013
广州太和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成都万科2012-2013年度最佳创新奖
公司业务
城市景观水
案例节选:上海闻道园
【项目简介】面积15000
平方米,平均水深1.8m。
【竣工日期】2012年5月。
污染河道水
【项目简介】面积20900m²,平均水深1-1.5m。,修复前有大量污水排入,
【净化效果】水体清澈见底,有效容纳了少量直排污水和雨污,主要富营
养指标(溶解氧、
氨氮、总磷、
高锰酸盐指数等)达到或优于地表Ⅲ类水
标准(GB3838-2002),效果保持至今。
【竣工日期】2012年5月。
地产景观水
案例节选:万科成都五龙山公园
【项目简介】面积67000
平方米,平均水深2.5m,自然软底,
补给水为雨水、河道水。
【净化效果】水体清澈见底,主要富营养指标(溶解氧、氨氮、总氮、总磷、
高锰酸盐指数等)达到或优于地表Ⅲ类水标准(GB3838-2002),效果保持至今。
【竣工日期】2013年7月。
中水深度净化
【项目简介】面积6000m²,平均水深1.6m,缺少补给水源,长期采用
中水作为补给水源,修复前水质为劣Ⅴ类水,透明度仅0.3m。
【净化效果】水体主要富营养指标(溶解氧、
氨氮、总氮、总磷、
高锰酸盐指数等)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GB3838-2002),透明度1.4m以上,水体清澈见底。
【竣工日期】2007年5月。
饮用水源地
案例节选:上海青草沙水源地中试
【项目简介】面积26500
平方米,平均水深2.5m,修复前水质为劣Ⅴ类水,
透明度为0.4m,以长江水为补水水源。
【竣工日期】2013年5月。
公司规模
核心技术
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利用食藻虫摄食
富营养化水体中的
蓝菌门、有机碎屑等,迅速提高水体透明度,构建或者恢复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恢复水体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恢复水体的生态自净功能,从而保持水体长期清澈。
技术创新
(1)食藻虫的驯化改良技术创新
a.对其咸水种种群稳定性淡水改良;
(2)水底植物培养和改良技术
构建耐寒型、耐污型、耐盐型、耐温型、四季常绿型沉水植物为主的水下森林,适用于各种水体和气候。构建水下森林里的沉水植物种类,在
光合作用下,能够产生大量原生氧,可长久保持水体高溶解氧状态;促进氮的消化/反硝化作用及磷的沉降,抑制底泥再悬浮及氮磷营养盐释放,彻底改变
富营养化水体氮、磷营养盐循环模式,从而达到根除
蓝藻水华之目的。
食藻虫是一种经长期改良驯化的可控制
藻类污染的低等
甲壳亚门浮游动物。食藻虫能够大量摄食蓝绿藻、腐屑、悬浮物与有害菌类,同时,其本身又是鱼、虾、蟹、贝等水生动物所喜爱的食物。这样,蓝绿藻转化成为水产品的生物链有效地打通了,从而使水体的藻类污染得以根治。
技术优势
(1)、采用生态法,见效快,且无生物副作用,不产生二次污染。
(2)、形成水下生态景观。通过改良的四季常绿型沉水植物可在各种水域存活,具有耐污染、耐冲击、耐缺氧状态、耐高温、耐低温等特性,彻底解决了沉水植物难以存活的世界性难题。
(3)、治理效果好。可直接将劣Ⅴ类水通过生态治理达到Ⅲ类草型
稳态清水。
(4)、整体施工方便。无需
净水设备,无需设备间,解决了传统设备间铺设各种管道之难题。
(5)、后期维护方便,且维护成本低。后期维护无需大量用电,无设备维修,无需持续投入药剂或微生物,只需要简单地收割水草,捕捞鱼类即可。
(6)、综合成本低。此法完全依靠生物与生物之间食物链接关系,形成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能源主要靠
太阳能和少量
电能增氧维持。
(7)、水质的长期维持。应用食藻虫引导的水下生态修复技术处理后的景观水体,一旦建立“食藻虫——水下森林”共生生态,将形成一年四季水质稳定、
水生植物四季常绿、自我稳定的水生态系统。
企业事件
2023年7月12日,太和水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收证监会立案告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