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情思大碗茶》是
阎肃作词,
姚明作曲,李谷一演唱的歌曲。该曲创作于1989年夏天。1989年9月在中南海怀仁堂
国庆晚会李谷一首唱这首歌,
199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收录于1996年9月28日发行专辑《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李谷一》中。
《前门情思大碗茶》是一首京味儿十足的戏歌,歌曲吸收了北京
曲艺音乐,将中国的传统戏曲巧妙地融入歌中,用电子合成器模仿
三弦琴、
琵琶等音,听众在大碗茶里细细品味了中国戏曲文化的独特韵味。
2008年10月24日该曲获得了
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颁发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流行金曲
勋章。
《前门情思大碗茶》的创作背景来源于北京前门火车站的大碗茶。创作者
阎肃曾是一名
知青,在返城回到北京时,他下了火车,炎热的天气中闫肃走在
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前门楼前的一个露天小茶铺显得格外亲切,简单的一个大案板,摆着一溜儿大茶碗,黄黄的茶汤,让
阎肃感觉又解渴又便宜,透着亲切劲儿。
空政文工团作曲家
姚明,他跟闫肃说要写一首北京的歌。阎肃的初衷就是写一个民间老百姓的歌,写一种韵味、京味,把
京剧的调门融入进歌里。《
北京晚报》上有一篇文章引起了
阎肃的注意,文章是一位老华侨回国找寻儿时的回忆,文字里充满了对故土、故乡的崇拜情感。
阎肃受到启发,结合
知青时候回北京前门火车站的所见所闻,写下《前门情思大碗茶》这首歌曲,歌词中的很多细节和元素来自于
老舍先生的小说。写一首北京的歌这个简单而纯粹的想法,促成了这首特殊艺术形式的戏歌《前门情思大碗茶》。
《前门情思大碗茶》创造完成后,开始录音的时候不是北京人的演唱者
李谷一犯愁了,除了卷舌不标准,还要有北京特有的
儿化音。
京歌、京腔、京韵都有着特定的吐字方法,《前门情思大碗茶》本来就是按这种方法写的,必须这样唱,李谷一经过反复的练习,不懈的努力,这种多年来的语言习惯终于被克服,李谷一的京腔演唱也成功打动了观众。
《前门情思大碗茶》是一首具有浓郁老北京风格的现代歌曲,将中国的传统戏曲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歌曲之中,充满韵味。(
中国日报网评)
《前门情思大碗茶》这首歌通过
归国华侨对儿时北京生活往事的回忆及对大碗茶的情思,表达出远方游子祖祖辈辈对祖国故乡北京的无限爱恋之情。(浙江日报评)
流行与戏腔通过跨界融合,提升了中国原创音乐的价值内涵,体现了中华优秀
传统音乐文化面向当今时代音乐审美的适应性和可塑性,这一转型为
音乐创作开辟了新的视角。“流行+戏腔”自20世纪90年代就悄然走进大众视野,《前门情思大碗茶》《说唱脸谱》等红遍大街小巷。此类题材的作品不仅具备高雅音乐领域的艺术水准,也在大众娱乐领域具备了广泛的传播价值。此外,在美育教育方面,这类作品也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诞生了一种京剧与歌曲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歌曲——京歌。阎肃作词的《前门情思大碗茶》等是最早的一批“京歌”。(光明网评)
国风音乐深受大众喜爱,“流行+戏腔”掀起潮流,“流行+戏腔”自20世纪90年代就悄然走进大众视野,《前门情思大碗茶》红遍大街小巷。“流行+戏腔”的创新传承不仅激活了国民内心的民族文化基因,也为传统戏曲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具备高雅音乐领域的艺术水准,也在大众娱乐领域具备了广泛的传播价值。在
美育教育方面,《前门情思大碗茶》这类作品也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已被纳入中小学音乐教材,成为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