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学派
鹤山学派
鹤山学派是由南宋时期的魏了翁创立的一个学术流派。魏了翁,原籍邛州蒲江(现属于四川省),曾在白鹤山下建造住所,自称为“鹤山先生”,因此其所创立的学派被命名为“鹤山学派”。
人物经历
魏了翁曾受教于二江学派的范子长、范子该,后者师承于南轩学派的张栻。魏了翁继承了张拭的学说,并深入研究了张栻、朱熹的学说,成为了他们的私淑弟子。他还与多位学者交流学术,包括高载、高稼高崇高定子真德秀辅广李燔、张冶、李坤臣、李从周等人,共同探讨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学术主张
鹤山学派的学术主张涵盖了多家学说,主要以研习儒家经典为基础,同时吸收了朱熹、陆九渊两家的学说,形成了多元化的思想体系。他们反对虚无主义的观点,认为“虚无,道之害也”。在宇宙观上,他们提出:“宇宙之间,气之至而伸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在人则阳魂为神,阴魂为鬼。二气合则魂聚魄凝而生,离则魂升为神,魄降为鬼。”此外,他们还认为人格的形成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即“人物之生有刚柔,于是乎有善恶。刚之善也,其言直以畅,恶也,其言粗以厉。柔之善也,其言和以舒,恶也,其言阂以弱。”鹤山学派主张通过修身来提升个人品质,认为“志有所守,而大本先立,则气得其养,而生生不穷。夫如是,可以变化气质,愚明柔强,虽引为圣贤可也。”
教育理念
鹤山学派对朱熹怀有敬意,倡导推崇理学,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改善社会风气。他们提议为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四位理学先驱确定封爵和谥号,以表彰他们在理学领域的贡献。鹤山学派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认为“益知读书穷理工夫无穷,此不是黔奇街博,义理所系,世变所关,不容草草。”他们认为读书的目的在于培养个人品格,从而影响社会风气。此外,鹤山学派还特别关注“心”的作用,认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又为天地之太极,以两仪,以命万物。”他们指出:“是心之明,光乎日月,然则心者神明之舍,所以范围天地,出入古今,错综人物,贯通幽明。”然而,当人们的心灵被外物所转移时,就会变得蒙昧无知,因此需要进行“正心”、“养心”、“明心”的修炼。为了达到心灵的清明节状态,鹤山学派提倡“寡欲”,而非“无欲”,认为“圣贤言寡欲矣,未尝言无欲也”,并且指出:“天理人欲同行异情,以此求之,则养心之说备矣。”鹤山学派还宣扬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人类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的界限不应被逾越。他们尤其重视学校的教育功能,认为学校能够培养学生的品德,使他们具备服务国家的能力。鹤山学派鼓励学生阅读原著,而不是仅仅依赖前人的注释,因为他们认为只有亲身接触原始文本,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
主要著作
鹤山学派的主要代表作品包括魏了翁的《鹤山大全集》和《九经要义》,以及魏文翁的《中庸大学讲义》、吴泳的《鹤林集》、王万的《心铭》和《淡斋规约》、史守道的《传斋集》和《春秋统会》、税与权的《易学启蒙小传》等。
学派影响
鹤山学派的学说曾经在四川邛眉地区广泛传播,并且在明清时期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
参考资料
鹤山学派.国学导航.2024-11-19
谢桃坊:论魏了翁的学术思想(一).谢桃坊:论魏了翁的学术思想(一).2024-11-19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学术主张
教育理念
主要著作
学派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