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钦龙(学名Rinchenia)是一种生存于上
白垩纪的
偷蛋龙科恐龙,原先被认为是
偷蛋龙属的一个物种。1986年,瑞钦·巴思钵将其命名为蒙古偷蛋龙,但在1997年重新审核后,发现它们之间有很多明显差别,并建立为新属,瑞钦龙属。然而,当时此名称是无效的无资格名称,直至2004年,Halszka Osmólska做出详细的研究,才成为正式的有效名称。瑞钦龙的骨骼较偷蛋龙为轻巧、纤细,头颅骨有圆拱状的高头冠。
瑞钦龙目前仅发现一个标本(编号GI 100/32A),包含一个完整
头骨、
下颚、部分
脊柱、部分前肢、肩带、部分后肢、骨盆、叉骨。瑞钦龙与
偷蛋龙属的大小相近(约1.5米长),但骨骼上的几个特征,尤其在头颅骨上,都有明显的分别。它的骨骼较偷蛋龙为轻巧,瑞钦龙的头骨比偷蛋龙短,而且偷蛋龙有一个与
葬火龙相似的低冠,但瑞钦龙的头颅骨上有高圆拱的盔。
模式种蒙古瑞钦龙(R. mongoliensis)原先被认为是偷蛋龙属的一个物种,1986年瑞钦·巴思钵(Rinchen Barsbold)将它命名为蒙古偷蛋龙(
偷蛋龙属 mongoliensis),但于1997年巴思钵重新审核时发现了它们之间明显有很多差别,并提出了新的瑞钦龙属。但是他并没有作出详细的描述,故当时此名称是无效的,直至2004年乔治·奥利舍夫斯基(George Osmólska)重新使用了这个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