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音乐
丹麦音乐
丹麦音乐有着丰富的历史,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古代。16世纪以来,丹麦民俗音乐中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抒情歌曲,包括爱情歌曲、历史歌曲、宗教歌曲、宣传道德的歌曲以及描写自然景色的歌曲。
历史沿革
丹麦音乐的历史始于古罗马帝国时期,当时的铜管乐器卢尔是已知最早的存在证据。然而,现存最早的丹麦民族音乐史料则是在中世纪后期,即大约公元1300年左右。这些民间歌谣建立在宗教调式之上,具有单声部的特点,通常包含多个段落和叠歌。它们的主题广泛,涵盖了民间传说、英雄事迹、爱情故事以及对帝王贵族的颂扬。随着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这些民间歌曲开始受到关注并被学者们收集和整理出版。
丹麦的民间器乐主要由流浪艺人在庆祝活动中表演,使用弓弦乐器、笛子和鼓为舞蹈伴奏。16世纪以来,丹麦民间流行的舞蹈形式多样,包括波尔斯卡、小步舞、马祖卡和波尔卡等。
专业音乐文化在中世纪时期的丹麦主要存在于教会、宫廷和贵族阶层中。格列高利圣咏在丹麦教堂中占有重要地位。16世纪,随着丹麦教会改革,音乐风格也开始转变,更多地融入新教众赞歌元素。在世俗音乐领域,丹麦积极吸收来自欧洲各国的先进音乐经验,荷兰音乐家常在丹麦王室宫廷中演出,传播他们的复调音乐技艺。克里斯蒂安四世统治期间,丹麦派遣年轻人前往海外学习音乐,如M.佩德松,他曾师从意大利音乐家G.加布里埃利,并在归国后成为宫廷的重要作曲家。
17世纪,丹麦巴洛克音乐的主要贡献者是作曲家兼管风琴演奏家D.布克斯特胡德。他的艺术成就在欧洲享有盛誉,对哥本哈根的管风琴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管风琴演奏家J.洛伦茨在哥本哈根举办了定期的管风琴音乐会,这标志着丹麦首次公开的音乐会活动。
18世纪,丹麦的宗教音乐开始渗透到民间生活中,同时歌剧艺术也在逐步兴起。尽管此时的歌剧主要由外国音乐家在丹麦创作,尚未形成成熟的丹麦民族歌剧。
19世纪见证了丹麦音乐的全面发展,各个领域的作曲家和作品均有所建树。C.E.F.魏泽被认为是丹麦浪漫曲的奠基人,他的作品风格典雅、柔和,反映了丹麦的民族特色。P.海泽和P.E.朗格米勒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浪漫曲作家。在交响音乐方面,N.加德和约翰·彼得·埃米琉斯·哈特曼分别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交响曲作品著称。
20世纪,丹麦音乐受到了不同流派的影响,传统的丹麦音乐风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C.尼尔森是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包括六部交响曲和两部歌剧。其他重要的作曲家还包括E.阿斯格尔·哈梅里克、P.希尔贝克、J.本特松、F.叙贝尔和S.E.塔尔普等。战后,H.D.科佩尔、V.霍尔姆博和N.V.本特松等人继续推动着丹麦音乐的发展。自50年代起,丹麦作曲家开始尝试摆脱北欧传统,转而接受现代先锋派的影响。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