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简介
董家湾村与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接壤,系
李家山镇所在地,以原董家湾自然村而取名,
2007年被列为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村域面积3.6平方公里,辖明家、二社、三社、四社、五社、六社、七社、八社、八个村民组,近600多户。董家湾村由五个村民小组组成,现共有劳动力1888人,其中外出务工1378人,占72%,现有党员102人,其中贫困党员5人,60岁以上的党员13人。
发展制约因素及有利条件:本村发展的有利因素是劳动力充足、土壤肥沃,适合发展
种植业。不力因素是农民文化素质低,在发展致富上缺少技术,缺少资金,发展方向及需要通过包扶解决的问题:面对本村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实际情况,本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发展本村经济。同时大力发展果树业和蔬菜产业。但在发展主导产业时需要外来的技术援助,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指导。
村设总支部一个,由董国云同志担任总支书记,由宋生荣同志担任村长,赵发云担任网络站长。
董家湾位于
湟中区李家山人民政府最下端、与
城北区接壤、地处金娥山南部,湟水河东北部,东隔东山临海子沟,南接西宁,西靠西山,北隔十几个村庄与天然生态地质森林“娘娘山”接壤。
地处天然水库贾尔吉水库的下游。境内海拔在米2000—2300之间,年均降雨量390毫米,蒸发量1363.6毫米,年平均日照为1939.7小时,年平均气温7.6℃,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零下18.9℃,属大陆高原半干旱气候。夏季平均气温17-19℃,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
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乡村新貌、全村现有耕地2000多亩,林地1000多亩,
传统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并辅温室植业。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耕地的开发、以温室种植为主的主导产业逐渐形成,种植面积减少,解放了劳动力,并涌现出以温室大棚为代表的蔬菜
种植业、蔬菜生产示范大户、经济建设乡村新貌[。全村现有48户在
西宁市经商,外出务工人员过千人。村集体经济、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递增,电话、手机、彩电、冰箱、汽车、电脑拥有量居全乡之首,村组户道路网络基本形成,农民新村建设初具雏形。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立足于实际,村两委确定了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以培育主导产业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培养新型农民为突破口,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思路,力争使新农村建2014年全面达标.
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
规划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结合村情实际,建设和谐小康村庄。规划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高点起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二、规划建设期限
自2014年至2018年,力争通过4年时间,把董家湾村建设成为文明、富裕、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治理马路卫生脏乱差。
(3)改造、扩建自来水厂,延伸输水管网,彻底解决群众的人畜饮水困难。
(4)巩固、改造社川河河堤。
2、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大棚蔬菜和设施农业,保障集镇菜篮子工程,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3、围绕茶园温室大棚,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对山坡地带遍植速生生态林,绿化山坡,防止水土流失。
(2)有计划地对街道、村居民院落及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靓化人居环境。
(3)逐步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实现资源节约。
(4)对村居民建房进行合理规划,建设高层居民建筑,节约土地。
(5)完善自来水价格调节机制,鼓励节约用水。
5、规范整顿市场,繁荣商贸经济
(1)划行规市,消除马路市场。
(2)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外资。
(3)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鼓励公平竞争。
6、加强村民教育,深入开展“五学”活动,不断提高村民素质。倡导科学文明新风,教育村民移风易俗。
7、繁荣文化市场,支持建立老年协会等群体性娱乐组织,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8、加强村级组织自身建设。
9、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支持,努力构建和谐新村。
10、维护社会大局,为村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11、抓好人口和
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