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牛麻竹笋
广东省英德市特产
西牛麻竹笋也称“英德麻竹笋”,英德市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具有鲜嫩、爽口、笋味香浓的特色,有“蔬中第一珍”的美誉。英德麻竹笋呈长筒形,身长可达60-100厘米,比一般竹笋更粗高(通常径粗10-16厘米),单个笋重可达3-5千克以上,是一般麻竹笋2倍。
英德市地处南岭山脉的山地丘陵地带,气候属南亚季风型气候,温暖多雨,昼夜温差和空气湿度大。这样的气候使得这里生长的麻竹枝繁叶茂植株高大,竹笋粗大肉厚,肉质脆嫩。麻竹笋生长的土壤为黄红土壤,并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及矿物质养分,为麻竹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生长条件。
麻竹笋是中国传统美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每100g鲜竹笋含干物质9.79g、蛋白质3.28g、碳水化合物4.47g、纤维素0.9g、脂肪0.13g、钙22mg、磷56mg、铁0.1mg,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含量比结球白菜含量高一倍多;而且竹笋的蛋白质比较优越,人体必需的赖氨酸色氨酸ThrL-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维持蛋白质构型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具有清渴、助消化、减肥等功能。
产品特点
西牛麻竹笋具有鲜嫩、爽口、笋味香浓、渣少、粗纤维含量高、可食率高等特征,富含粗纤维和A、B2、B6、C等多种维生素,是天然无污染的优质食品,多食有助消化、消滞。西牛麻竹笋产品主要有即食系列和笋干系列。即食笋系列以优质麻竹笋为原料采用现代工艺加工而成,产品有脆笋、玉笋、凤尾幼笋等;笋干系列有笋花、笋尖、笋衣、生笋丝等,以民间传统加工而成。
西牛麻竹笋表皮呈淡黄色(有“剥皮黄金”的美称),长筒形,身长60-100厘米(笋头露出2-3个青节),粗大(一般径粗10-16厘米),笋头节间部分比较爽脆,笋味香浓,节中带嫩绿色(吃笋时一般去掉带嫩绿色的笋节),笋尾鲜嫩,笋肉洁白,笋味甘甜、香浓。
西牛麻竹笋与其他麻竹笋的区别:西牛麻竹植株高大枝叶繁茂,西牛麻竹笋粗大肉厚,单个笋重达3—5千克以上,一般麻竹笋则约为1—3千克。西牛麻竹笋风味独特,笋头与笋尾各具明显的风味特点。其笋头节间部分比较爽脆,笋味香浓,节中带嫩绿色(加工或食用时一般去掉带嫩绿色的笋节),笋尾鲜嫩,笋肉洁白,笋味甘甜、香浓。笋头与笋尾可分别成为具明显特色风味的笋产品。一般麻竹笋的笋头与笋尾风味较一致,一般一同加工或食用。
产地环境
综述
麻竹牡竹属麻竹亚属合轴丛生型大型竹种,别名大头竹、大叶乌竹。主要分布于南亚热带地区,其生长呈现明显的趋热趋水性。要求年降雨量1000—3000毫米,年平均气温16—26℃,1月份最低温度不得低于—3℃,相对湿度65%以上的气候条件;土壤以海拔600米以下,PH值4—6.5之间的肥沃的山地酸性黄红壤或酸性紫色土以及江河两岸的冲积土为好。
地理特征
英德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北江中游,地理范围在东经112°45′至113°55′,北纬23°50′至24°33′之间。北毗乳源瑶族自治县曲江区;东邻翁源县新丰县;南及西南与佛冈县、清新交界;西北与阳山县接壤。全市东西宽约118千米,南北长约112千米,总面积5671平方千米,是广东省陆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县(市)级行政区,是中国最大的“麻竹笋之乡”。连片集中种植的麻竹林面积、麻竹笋产量及麻竹叶产量均居中国麻竹产地之首。
气候特征
英德市地处南岭山脉南缘,为南岭山脉的山地丘陵地带,全境地势北高南低且属南亚热带向中热带过渡的地区,生物气候具有过渡性特点,气候属南亚季风型气候,温暖多雨,既无严寒,亦无酷暑,年平均温度20.7℃,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8.8℃,最冷月为1月,平均温度10.7℃,年平均降雨量1876.8毫米,平均降雨日162天,平均相对湿度79%,全年无霜期316.7天。英德市的气候条件正符合麻竹生长的最佳气候特征,这里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大、日照不强、温暖湿润的南亚热带丘陵山地气候环境,促使麻竹枝繁叶茂植株高大,形成西牛麻竹笋粗大肉厚,肉质脆嫩而具有味甘甜、香浓的笋香味。
土壤条件
山丘与丘陵之间一片片的缓坡与台地均为红壤土、黄壤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自然土壤肥力较好,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及矿物质养分,有良好的机械组织和物理性能,透气、保水,呈酸性反应,PH5~6.5。阳光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无霜期长,为麻竹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历史渊源
麻竹笋在英德市栽培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清代,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年对英德麻竹笋有记载“麻竹长数大,大者径尺,概节多枝丛生回枝,叶大如履”。
民国十年(1921年)《广东农村概况调查报告》英德县概况,在森林部分记述“第四区内除松林外,以取笋制干之竹为多”。这里提到的第四区指的就是西牛镇一带。“西牛笋干”曾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三月一日至七日举办的“广东省第二次农产品展览会”上获特等奖。历史上,以西牛、沙坝出产的笋干多、质量好。
建国后,“西牛麻竹笋”逐步有所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更快。历年,县商业、供销部门,均有笋干收购外调出口,至1986年,麻竹笋种植面积达6万多亩。
生产情况
截至2011年,英德市笋竹种植面积达47万亩,西牛镇种植面积达20万余亩,良种推广率达到50%,鲜笋产量为31.5万吨,笋干产量为1.26万吨,其年产值达约3亿元;麻竹叶年产量达2300吨,占中国产量的90%以上,产值1亿元左右,主产区农民年人均竹笋收入1250元,占年人均总收入的41%,成为广东省乃至中国最大的麻竹笋种植生产基地。
2013年,英德市麻笋竹种植面积48万亩,笋竹产值达到4.72亿元。
产品荣誉
2005年,英德西牛镇被中国果菜产业发展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优质食用笋基地乡镇”。
2005年8月,英德市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麻竹笋之乡”。
2008年,西牛镇评为“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
2008年05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西牛麻竹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西牛麻竹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英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西牛麻竹笋产地范围的函》(英府函〔2007〕2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英德市内低丘陵坡地,范围在东经112°45′至113°55.1′,北纬23°50′至24°33′。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二、土壤条件
红壤土和黄红壤土,土层深厚大于19厘米,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大于2.77%,呈酸性反应,pH值5至6.5。
三、栽培技术
1.育苗方法:采用无性繁殖育苗。
2.种植时间:每年2至4月,杆基芽萌动前的阴天或雨天后。
3.种植规格:每亩植株不超过80株。
4.栽培管理:
(1)施肥:施有机肥为主,每株施0.2千克至0.4千克。
(2)培土:在竹笋未出土前注意培土。
(3)留竹:第一年留2支壮笋(早期笋)养竹,其他弱笋割去,使之形成2个支系;第二年2个支系各再留2支壮笋,除去其它弱笋,按此法至第四年后把第一年老母竹伐去。
(4)防治竹蚜虫病:
①保护瓢虫草蛉食蚜蝇科、蚜蜂等蚜虫天敌,以虫治虫。
②化学防治:一是用5%蚜虱净等喷雾,二是每亩用敌马烟剂1至2千克放烟,三是用40%乐果原液直接涂到新竹杆。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笋
采笋时应用专用笋刀,当竹笋长到60至100厘米长,即笋头露出2至3个青节时,及时采割。
五、加工工艺
1.新鲜笋的加工:去除外壳、杂屑,然后清洗干净。
2.保鲜笋的加工:以新鲜西牛麻竹笋为原材料,经清洗切片(丝)、杀青、去除杂质、加柠檬酸使pH值控制在4.2至4.3、称重、真空包装,然后杀菌、干燥、装箱。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新鲜笋:
(2)保鲜笋:
2.物理化学指标:
(1)新鲜笋:
(2)保鲜笋: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西牛麻竹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英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参考资料
西牛麻竹笋.清远市人民政府.2024-03-21
西牛麻竹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18-05-15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产地环境
综述
地理特征
气候特征
土壤条件
历史渊源
生产情况
产品荣誉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质量技术要求
专用标志使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