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石
1988年引人台湾的淡水养殖鱼类
台湾石为台湾地区特有种,体长形、侧略圆,体色黄绿,体侧具7条黑色横带,幼鱼较明显,成鱼体色较黑,色带不明显,叉形尾;常见体型8~10厘米,最大体型可达30厘米以上,通常雄鱼个体较少。
基本介绍
主要栖息于河川中上游水域,泳性强,杂食性,主要摄食溪底卵石附着之藻类及河床上之水生昆虫及小鱼虾;为溪流主要垂钓鱼种之一,上勾后拉力表现爆发力十足;由于台湾石(鱼宾)之栖息带与台湾铲颌鱼(台湾白甲鱼)重叠,而苦花由于山产店之大量需求,人们以电、毒、网、叉等毁灭性方式大量捕捉,被误杀的台湾石(鱼宾)通常被随手丢弃;近年有小型化趋势,建议适钓目标体型20厘米以上。
台湾石斑鱼原产于中美洲尼加拉瓜的慈绸科鱼类。1988年引人台湾省,是台湾南部地区普遍的淡水养殖品种,1996年广东省江西省一些养殖单位从台湾引入。近年来,淡水石斑鱼的养殖技术的研究已
引起国内水产工作者的重视,淡水石斑鱼的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可望成为一种淡水养殖新品种。
鱼类特色
台湾石斑鱼为热带鱼类,淡水中生长,也可在盐度为10‰以下海水中生长。其适温范围在25-30℃间,当水温下降至20℃时,摄食明显减少,水温下降至15℃时身体失去平衡,故冬季期间池水会降至15℃以下的地区不太适合养殖此种鱼类。越冬期间水温保持在19℃以上为好。台湾石斑鱼为底层鱼类,耐低氧,抗病力强,在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生鱼病,可与罗非鱼、鲫鱼混养,以清除罗非鱼、鲫鱼池塘中小鱼苗,达到优质高效的目的。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鱼类特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