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毕业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博士学位。1993年发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离子体专业首篇PRL顶级论文。
丁卫星教授现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加州大学)物理和天文系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离子体专业兼职教授。
丁教授于2010年入选
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这在等离子体专业是极高的荣誉,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离子体专业唯一入选者。
个人简介
199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博士学位,并获得第11届郭沫若奖学金。
1993年和1994年连续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上发表研究论文(该校该专业第一篇PRL论文发表者);
2010为止,获得了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称号(等离子体专业极高荣誉);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和天文系研究员,并于2010年兼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离子体专业教授;
人物生平
主要研究是发展新的测量技术手段,研究聚变等离子体的磁涨落以及对等离子体自组织,反常输运的影响。开创性地将远红外偏振-干涉仪诊断系统拓展应用于测量高温等离子体内部
磁场涨落、
电流密度涨落和密度
梯度涨落等,这种无干扰的测量技术极大地增强了诊断系统的测量能力,开辟了新的实验等离子体物理研究领域。
远红外偏振-干涉仪诊断系统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领域有几十年的历史,利用光的偏振方向的变化来决定等离子体内的磁场强度。这个角度极小,通常只有几度,时间响应都在毫秒量级,无法测量快速变化且只有1%的磁涨落。申报人在过去的十年中与其合作者一起利用旋转光
相位测量技术,将该系统的时间响应提高了近一千倍,达到微秒量级,探测灵敏度提高了十几倍,能分辩0.05度的光偏振变化。这一突破打开了研究等离子体内部磁涨落的大门。由于该方法的可靠性和精确性,也将被用在ITER的密度控制系统
主要成就
丁卫星校友于1991年在我校等离子体物理专业获得理学博士,并 获得第11届郭沫若奖学金(该奖学金是该校在校学生最高荣誉) 。
现任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和天文系研究员,同时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兼职教授。
他在我校工作期间,曾于1993年和1994年连续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上发表研究论文。经SCI检索,这两篇论文也是首次完全由我校工作人员完成的发表在该杂志上的论文,这两篇PRL是丁卫星教授第一作者,也是中国科大等离子体建系以来发表的第一篇PRL论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010年在
芝加哥召开的第52届
美国物理学会等离子体分会上,丁卫星博士获得了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称号,以表彰他“在磁涨落引发的输运、
磁场自组织以及等离子体非线性动力学的观测和理解方面做出的原创性贡献”。他的当选也显示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培养等离子体物理博士人才方面的实力。
出版著作
主要论文成果:
1)Kinetic Stress and Intrinsic Flow in a Toroidal Plasma - Phys.
Rev. from DVL Letts. - -
2)Bifurcation to 3D Helical Magnetic
Equilibrium in an Axisymmetric Toroidal Device - Phys.
REV Letts. - -
3)Role of nonlinear coupling and density fluctuations in magnetic-fluctuation-induced particle transport - Phys.
Rev. from DVL Letts. - -
4)Magnetic-Fluctuation-Induced Particle Transport and Density Relaxation in a High-
温度 PlasmaPhys.
REV Letts. - -
5)Measurement of magnetic fluctuation-induced particle flux (Invited Paper) - Rev. Sci. Instrum - -
6)Nonambipolar magnetic-fluctuation-induced particle transport and plasma flow in the MST reversed-field pinch - Phys.
REV Letts.等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