拴马村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洪水镇下辖村
拴马村位于洪水镇东南部山区,山高坡陡,山地面积大,平地面积小,土壤贫瘠等是我村最主要的自然条件,全村110户,总人口406人,由拴马村和大井两个自然村组成,共有(男、女)劳力192人,男女比例约为1:1。地理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条件落后。拴马村是一个以山区为主的农业村。当地农民的生活方式是以单纯的种植业为主。从而导致的山区的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电话、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落后,制约农民增收。
经济发展情况
拴马村基本农田856亩,人均耕地为2.1亩,大多数农户都是大面积种植传统粮食作物的,主要以种玉米、谷子、阳芋为主。属于效益极低的“广种薄收”的“懒庄稼”。近几年来,部分村民在农闲时,经常选择外出打工,以补贴拮据的农家生活。
新农村建设
(一)加大投资力度,美化村容村貌。投资2万元,拓宽村通道路2公里;投资5000元对村委大院和主干道两侧进行了粉刷,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实现了村容整洁。此外,我村还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的号召,于2010年种植优质核桃树150亩,4500珠,核桃树的成活率在80%以上。
(二)建立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村两委把工作重点放在清理柴草堆、废墟、砖土堆上,所在农户房前屋后的杂物全部清理,建立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划分了卫生区,定期检查。配备了两名专职的村级保洁员,为使村民生活垃圾有一个固定场所,投资2000元建立了3个垃圾投放点。村级保洁员定时清理垃圾,为我村村民提供了一个干净整洁的农家环境。
(三)创新活动载体,促进乡风文明。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2010年我村投资5万元,建新农村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设国家标准的篮球场、健身器材,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使群众有了一个活动的场所。每年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家庭评选活动。以文化大院为阵地,定期组织表演队演出文艺节目,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了乡风文明程度。
(四)立足改善农村基本生产条件,大力实施了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我们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从解决农民最迫切、最关心、最现实的基础性问题入手,下功夫发送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网络的“六通”为目标,实现了村通油路,村通汽车,自来水通村工程,建成了覆盖全村的固定电话、宽带业务等通讯网络,我村电网覆盖面达到100%,使群众走上了宽敞便捷的路,吃上了安全洁净的水,用上了方便可靠的电,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条件。
人民生活情况
由于交通信息不便,村民文化素质低等缘由,导致我村农民贫困。2008年我村是一个人均年收入不达800元的贫困村。但是在镇党委、政府的一再帮助下,我村进一步完善了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农村二女户奖励机制,基本实现了农村弱势群体应保尽保目标,积极发展农村老龄事业。按照管理民主和发展民主两个层面推进的思路,创新农村民主管理的机制。在管理民主层面,积极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开展村干部公开选拔工作,推行“四推一选”、“公推直选”,由村民自己选举产生自己的“当家人”;全面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议事会议制度,村上的重大事务全部交给群众民主讨论决定;组建村民理事会和村民自管小组,对产业发展、矛盾纠纷、计划生育、公益事业等交给群众评议解决,对婚丧嫁娶群众性、民间性的活动,由理事会引导管理;实行村级重大项目招投标制度,规范党务村务公开,推行村组会计业务乡镇农财中心代理制,充分保障了群众的民主权利。也让村民的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该村利用山区有利的条件,根据山区农民的意愿,村委组织放养一些品种良好的牛、羊等牲畜,通过有偿利用的方式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此外,我村大力发动群众,开展治水、改土、修公路等工作,让村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来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改善自己的生活和生产环境,解决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2008年该村是一个人均年收入不达800元的贫困村。农民缺文化是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民文化素质低又是影响脱贫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是扶贫一项重要工作。当地镇党委、政府通过对农民进行文化培训和扫盲,帮助贫困地区提高文化,帮助农民实行科学种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使得村民的生活有所改善,到2010年村民年人均收入达1500元左右。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经济发展情况
新农村建设
人民生活情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