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谟(1914年11月19日-1995年1月14日),字燕孙,北京人,祖籍浙江杭州。中国语言学家、
语文学家、
教育家、诗人和书法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八位语言学博导之一,历任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委员、
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
1932年,周祖谟考入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后其考入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自1938年起,周祖谟开始担任
台湾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副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后,周祖谟前往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并任《
国学季刊》编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祖谟开始担任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1958年,周祖谟与
罗常培合著的《
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第一分册出版。1979年起,周祖谟任
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1995年1月14日,周祖谟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1岁。
周祖谟一生致力于
汉语史与古文献研究,出版了十余种学术著作,发表了二百余篇论文,研究领域广泛,包括音韵、文字、训诂、词汇、方言、语法、词典编纂、版本、目录、校勘、敦煌学、文学和
历史学等多个方面,尤其在传统
语文学典籍的校勘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对中国语言学事业、古籍整理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4年11月19日,周祖谟出生于北京。1932年,周祖谟考入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后其考入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37年6月,周祖谟因为母亲病返回北京省亲,7月
日本发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因为交通阻绝,周祖谟无法返校。
工作经历
自1938年起,周祖谟开始担任
台湾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副教授。1939年,他被北平辅仁大学聘为国文系教员,后续晋升为讲师、副教授。
1945年抗战胜利后,周祖谟前往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任教,并任《
国学季刊》编委。1947年,
北京大学聘请他为中文系副教授,并兼任文科研究所秘书、图书馆专门委员及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编辑委员会委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祖谟开始担任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自1950年起,他担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53年起兼任
中国科学院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委员,并担任《
中国语文》和《语言研究》两杂志的编辑委员。
1958年,周祖谟与
罗常培合著的《
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第一分册出版。1966年,周祖谟的著作《问学集》(上下)一书由中华书局出版,这也是他的代表作。1979年起,周祖谟担任
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1980年,他被任命为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训诂学会顾问,并在多个学术团体中担任领导职务或顾问。1981年,他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八位语言学博士生导师之一,同年12月被聘为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1982年至1984年,他担任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古典文献专业教研室主任兼研究室主任。1984年,他出任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同年,他担任《
中国大百科全书》副主编,并任《
汉语大字典》和《
汉语大词典》的学术顾问。
人物逝世
1995年1月14日,周祖谟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1岁。
主要成就
古籍整理
周祖谟的贡献主要在校勘方面。他在弱冠之年已经动手校勘古书,最开始是校订《
说文解字》。
清代流传的仿刻本《说文解字》有
毛晋本、藤花榭本、平津馆丛书本。汲古阁本为明季毛晋所刻,初印本之外,又有后来的刻改本。由于这些版本难定是非,所以
段玉裁撰写了《汲古阁说文订》一书,评述其得失。他以段氏书为基础,汇聚各种不同的《
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刻本进行比勘,发现平津馆本所据宋刻讹误最少,因此写为校记,辨正是非,使读许书的人知道取舍,颇为教师所赏识,并刊登于《国学季刊》。
1935年冬,周祖谟又受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的委托校订《
广韵》。校订《广韵》比校订《
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要复杂得多。其中不仅文字的形音义三者多有讹误,而且注文引书也很多,时有差错。全书五卷,收字二万六千多,注文十九万一千多,要一一校订,需要极大的毅力和学识。除了参酌前人已校订的版本外,周祖谟还搜罗南
北宋时期详注本《广韵》六种,元明两代所刻简注本《广韵》两种,唐五代残本
韵书二十种,进行逐一对校,勘定错讹。1936年8月,周祖谟完成了定本并撰写校勘记五卷。
自1936年开始,周祖谟又先后校订了好几种“小学”书。其中一部是日僧
空海遍照金刚的《
篆隶万象名义》。经过考查,《万象名义》是根据
南梁顾野王原本《
玉篇》编纂而成。顾野王的原书每字下的注文极为繁复,现在在日本还有一部分唐宋间的古抄本残卷,可以与《万象名义》对校。现代使用的《
大广益会玉篇》是宋人根据
唐朝孙强的增字删注本重修的,与
顾姓原本大不相同。周祖谟不仅用《万象名义》与原本《玉篇》残卷对校,揭示其异同,还用《万象名义》与今本《玉篇》对校,以显示原本《玉篇》与今本《玉篇》在部次、收字和
反切等方面的异同。更重要的是,周祖谟还以《万象名义》与《
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对校,纠正了今本《说文》的许多错误。
音韵训诂
音韵和训诂是周祖谟学术成果最为丰硕的领域。他所著的《问学集》集中展现了他在古代汉语声韵部类及《
切韵》性质和音系基础等方面的创见,并用现代语言学理论评述了
中原地区古代众多语言学著作的得失,还辑录了许多有价值的史料,为研究
汉语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宝贵的线索。他所著的《语言文史论集》包括多篇关于语言、文学、历史等方面的论文。《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第一分册》是周祖谟的又一部著作,该书详细论述了汉语韵部的演变过程,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深受中国内外语言学界的重视。《
唐五代韵书集存》则是一部总集唐五代韵书并考释其源流的大书,是周祖谟多年搜集、整理、考订唐五代韵书的系统总结。
此外,周祖谟还校订了三部训诂书:《
尔雅》《
方言》和《
释名》,统称为“校笺”。《尔雅》《
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方言》《释名》
四部分类法书是阅读古书、研究文字训诂的重要资料。周祖谟将自己的精力倾注到这些繁难的校勘工作中,对
中原地区文字
训诂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传授教学
周祖谟在高等学校执教余年,讲授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音韵学、《
说文解字》研究、汉语文学语言史、古籍要籍解题等课程 。19世纪50年代初,周祖谟应邀登上对外汉语教学讲坛。不久后,他以语言学家的敏锐观察力和对汉语的深刻研究,写出了《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一文,该文专门探讨了汉语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是当时中国学术刊物上鲜见的文章,被认为是该领域的首篇。文章中所讨论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方法等,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周祖谟一向格外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贯彻这一原则。他说:“我教书五十多年了,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我总要重新编写教材。”在教授本科生语音课时,他对历届新生的语音情况逐个了解,制作语音卡片。然后,有的放矢地组织教材,从而避免了千篇一律的弊端。他对教学内容还进行精当、周密的安排,分繁简、详略、先后,既分散了难点,也突出了重点。为了加强学生口语和听力的训练,每堂课他还会留出十分钟左右时间,启发学生提问,或引导学生进行互相问答的练习。
社会任职
主要论著
学术论文
书籍作品
社会关系
人物轶事
1932年,周祖谟从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毕业,并报考了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和
清华大学英语系,最终都被录取了,但因入读清华每年需要用300大洋,而周家家境清贫,无力供给,最后他选择去了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其中
北京大学的国文试题之一是翻译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因为这首诗他在小学曾学过,而且会背诵,所以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清华的试题则很新颖,有一题是“对对子”,题目是上联“
孙悟空”,要求对下联。周祖谟当时想对的:一是
王引之,二是
胡适。结果就以胡适之为对。因为适者,往也,“适”跟“行”更贴近一些。而且“适之”跟“行者”,在声音
平仄上也正相对,因此出题的
陈寅恪对他的答卷颇为赞许。得知此事后的
胡适对周祖谟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几次约他相见,但周祖谟始终回避。后来,周祖谟解释了其中的原因:胡适是知名学者,但与自己所学并非同一系统,不与他想见是怕有攀附之嫌。
人物评价
北大教授中或长于书法,或精于书论,怀瑾握瑜者代不乏人。先后有:马叙伦、邓以蛰、魏建功、向达、冯友兰、朱光潜、宗白华、王力、黄子卿、杨周翰、周祖谟、李志敏、罗荣渠⋯诸先生。他们以器识为先,以人品、学养(学术品位)领字。他们的作品中不是书家、胜似书家,蕴藉风流、韵味醇深的浓郁的书卷气迥然不同于流俗的那种“匠气”。(
北京大学教授陈玉龙 评)
周先生在教学工作中勤于探索,善于总结,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汉语教学经验。他认为,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具备
自然科学和
社会科学多方面的知识修养,并且要用现代语言学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在他近年发表的《古籍校刊述例》一文中,他写道:“学力深,见闻广,才能知所去取。”治学和教学都要求有宽厚的功底和扎实的工夫,这一主张始终如一。(《
世界汉语教学》 评)
周祖漠先生的逝世,是中国语言学界的巨大损失,先生的严谨学风和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语文研究》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