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金汇中学
1998年成立的公立高中
上海市奉贤区金汇中学,成立于1998年,是一所由市教委批准的可以招收外籍学生的学校。学校进行英语课程设置的改革,开设美术特色班,开设活动课,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
简介
上海市金汇中学成立于1998年,前身是上海市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高中部。
2002年9月整体搬迁至现在的校区,改为现名并成为转制高中,转制期三年。至2005年6月,转制期结束,根据教育局的规划,从2005年9月起仍转为公办,为闵行区教育局直属的普通高中。金汇高中是一所由市教委批准的可以招收外籍学生的学校,现有留学生三十余人。
理念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确立了“求真、求新、求发展”的理念精神,以促进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办学目标。以“求真”的精神为发展的基础,以“求新”的思维为发展的前提。在办学上遵循现代教育规律,在教育上教学生学做真人,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致力于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具有求真求新的品质,具有现代意识,使他们成为国家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有用之材,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作出贡献。
在管理上提出以“善待教师、善待学生”为核心的管理理念,逐步形成了“严谨治学、敬业爱生”的教风和“勤学善思、奋发进取”的学风。有一支团结协作、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熟悉业务的管理队伍,实行两级行政管理。在学校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基本形成了开放、有序、有效的办学机制。大力提倡“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全面和谐发展。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金汇”教育品牌效应,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学校理念
创造适合学生实际的教育
办学目标
以“创造适合学生实际的教育”为办学理念,弘扬“求真、求新、求发展”的办学精神,通过教育和管理体制等的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人文素养的、具有扎实学习能力和优良学习品质的、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灵魂的、富有文化品位的优秀高中生,同时形成立足于民族文化、融合国际化特征的教育特色,成为一所拥有强势学科和品牌教师的区级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学校精神
求真、求新、求发展
学校作风
管理:民主和谐、科学高效
教学:敬业爱生、严谨求是
学习:勤奋会学、主动创新
学校特色
以民族精神教育为核心的竹文化教育特色
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英语综合改革特色
以构建中外学生和谐发展体系为核心的具有国际化特征的教育
师资
学校坚持“以德立校”,注重德育的实效性,确立师德是学校德育之源的思想,以教师的行为规范学生的行为,以“具备个人高尚情操和鲜明时代特征”作为教师精神,构建学校完整的德育体系。学校注重教师文化的建设,形成了较强的凝聚力。经过几年的积淀,学校已经拥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政治、业务素质整体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在编教师41人,其中高级教师4人,中级职称25人,本科及以上学历40人,教师群体平均年龄37岁,年富力强,经验丰富。“主动发展、研究反思、智慧创造”是金汇高中教师对自身发展的一项共识。
教育
在德育教育上,以民族精神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为主线,依托课堂、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实施德育,形成了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旋律的“竹文化”教育特色。从建校始,就设计我校“竹文化”德育课程系列,“以竹比德,以德铸魂”。通过“竹文化”这个载体,传承中华美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整体地提高全体师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人格化的竹,是理想道德的化身,竹子的高风亮节、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等文化习性历来是中原地区的文人志士的品格象征,通过以竹比德,使学生成为一个有品位、诚实守信、自强不惜、坚毅顽强等高尚品格的金汇人。
学校本着求真务实、探究创新为先、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构建具有“金汇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逐步实现学校课程设置类型多元化、课程结构多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和多样化、学科课程活动化、教学要求多层次化、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充分开发学生潜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学科
进行英语课程设置的改革,将单一的“英语”课程改革成“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三门课程,并且每门课程设置专任教师。
开设美术特色班,聘请美术大学资深教授担任学生美术课程的教学工作,从高一开始逐年开设“素描、色彩、平面设计”等美术专业课程,为各类美术院校输送人才。
每周三下午全校开设活动课,设有影评、日语声乐、舞蹈、地理摄影、武术、篮球、排球等活动课程及各门学科相关的研究性课程,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修。
校徽
学校校徽的设计以鸟和书的形状组合、加构成主体,而一根线条从头至尾的一气呵成更是一个特别的形象。标志传达的意象:不管是求知若渴的学子还是教书育人的市长,他们所围绕的都是学校这一中心轴在运行。
参考资料
奉贤区金汇学校.奉贤区金汇学校.2024-10-11
目录
概述
简介
理念
学校理念
办学目标
学校精神
学校作风
学校特色
师资
教育
学科
校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