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吻鳄科
爬行纲鳄目下的科
科(Alligatoridae)是爬行纲鳄形目下的一科,包括4个属8种。
系统发育
短吻鳄科是鳄形目中的一个科,包括短吻鳄、凯门鳄和它们已经灭绝的亲属。短吻鳄总科被认为是在晚白垩纪,大约8700万年前,从鳄鱼-长吻鳄的谱系中分化出来的。阿尔伯塔的雷迪鳄属是已知最早的属。在白垩纪、古近纪和新近纪时期,随着北大西洋和白令海峡的陆地桥连接了北美和欧亚大陆,化石鼍属在整个欧亚大陆都有发现。短吻鳄和凯门鳄在北美在早第三纪或晚白垩纪(大约5300万至6500万年前)分化,后者在新近纪时期巴拿马地峡关闭之前就已经到达了南美。中国短吻鳄大约在3300万年前与美洲短吻鳄分化,并且很可能是从新近纪时期穿过白令陆桥的一个谱系演化而来。现代美洲短吻鳄在更新世的化石记录中有很好的代表。短吻鳄的完整线粒体基因组在1990年代被测序。2014年发表的完整基因组研究表明,短吻鳄的进化速度比哺乳动物和鸟类要慢得多。
物种描述
美国短吻鳄
美国短吻鳄(A. mississippiensis)生活在美国东南部,体长可达15.6英尺(4.6米),体重可达1000磅(453公斤),未经证实的体长可达19.2英尺(5.9米)。
中国短吻鳄
中国短吻鳄(A. sinensis)生活在中国长江,平均体长为5英尺(1.5米)。它们的名称源自西班牙语“el lagarto”,意思是“蜥蜴”。
凯门鳄
中美洲南美洲,短吻鳄科由凯门鳄亚科的六个物种代表,它们与短吻鳄的区别在于鼻孔之间没有骨隔,腹部装甲由重叠的骨板组成,每个骨板由一个缝合的两部分组成。凯门鳄在动作上更加灵活,更像鳄鱼,牙齿更长更尖。眼镜凯门鳄(C. crocodilus)是分布最广的凯门鳄,从墨西哥南部到阿根廷北部,体长约为2.2米(7.2英尺)。最大的是濒危物种黑凯门鳄(Melanosuchus niger),生活在亚马逊河流域,体长可达4.4米(14.5英尺),未经证实的体长可达5.7米(19英尺)。黑凯门鳄和美洲鼍属是短吻鳄科中唯一对人类构成与鳄鱼家族中较大物种相同危险的成员。
保护研究
科学家们已经了解到它们的交配周期(先前被认为是自发的或全年都有)与降雨周期和河流水位有关,这增加了它们后代的存活机会。
分类及分布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系统发育
物种描述
美国短吻鳄
中国短吻鳄
凯门鳄
保护研究
分类及分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