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忠祠
位于南京雨花台区的祠堂
二忠祠位于雨花台区雨花台,在历史上是一个掩埋忠骨的地方。“二忠祠”里祭祀的是宋代名臣杨邦乂文天祥,他们以崇高的民族气节受到后世的敬仰。
历史
为纪念这两位英雄,后人于白沟河畔修建了一座“二忠祠”,并勒石刻碑,上刻文天祥《过白沟河》一诗的全文,供往来客商游人凭吊。遗憾的是二忠祠毁于战火。
1998年复建"二忠祠",其主体建筑为九举架单檐歇山仿古寺院建筑。祠宽15米,进深10米,屋面正脊高9.9米。祠堂正门25米处砌筑了硬山式折线形照壁,长6.88米,武中奇书写的文天祥的《正气歌》篆刻在黑色磨光花岗石上。
人物
杨邦乂
杨邦乂(1085—1129),字希稷,谧号“忠襄”,南宋吉州吉水县黄桥镇杨家庄(今云庄村)人,舍生取义的抗金名臣。杨邦乂于1115年中进士,历任骛源县尉蕲州镇、庐州、建康三郡教授,溧阳市知县,建康府通判等职。1129年抗金被俘,金兵劝降时誓死不降,咬破手指在衣襟上写下“宁做赵姓鬼,不为他邦臣”的血书后殉节而死。杨邦乂生有五个儿子,长子杨振文,曾任朝请郎,其玄孙杨筠松简弃官徙居阳杨庄为忠襄公守墓。次子杨郁文,徙居浙江省;三子杨昭文,曾任武昌县令,留居吉水杨家庄;四子叫杨蔚文,徙居湖南省,为西冲杨氏始祖。五子月卿,早夭。
文天祥
公元1127年,宋金战于开封市,宋败,从此偏安江南。公元1276年,元军渡江南下,南宋小朝廷所在地临安区告急。此时,已辞官归乡的文天祥闻讯后,立即散家产充军资,统兵勤王,被授予左枢密使官衔。此后三年,文天祥在东南沿海领兵抗元,后于潮州五坡岭遭遇战中兵败被俘。在押解北归途中,文天祥投水自尽,被救起。过零丁洋时,他挥毫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此后,他被押解一路北上,到达白沟河南岸,再向北行,跨越界河,即入辽界(指1004年的宋辽分界),他心潮难平,写下了《过白沟河》一诗,在诗中回想在此地殉国的张叔夜,不禁悲从中来,为自己和张叔夜的相同经历,相同境遇。张叔夜正是诗人足以引为楷模的人物,这才是国之贞士,是民族的脊梁!虽然诗人与张叔夜生不同时,但诗人眼前似乎浮现出了张将军裂眦张须,仰天呼号动人心魄的一幕,奋笔疾书,于是有了慷慨激昂的《过白沟河》。
文天祥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誓效张叔夜的高风亮节。公元1283年,在被囚于元大都兵马司监狱三年后,在一个大风扬沙、天昏地暗的日子,于柴市口慷慨就义,围观者一万多人。他询问何处是南,人们告诉他后,他挺胸昂首,面朝南方,从容赴死,实践了他在《过白沟河》诗中“我辈终堂堂”的誓言。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
人物
杨邦乂
文天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