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端儿,亦称毋端儿,是
隋朝时期
河津市(今山西河津)的农民起义领袖。他在隋末的大乱世中,领导了以龙门为中心的一场农民起义运动。
母端儿,约活动于公元7世纪初,具体出生日期不详,逝世于隋大业十一年(615年)。他原籍隋朝时期的龙门地区,即现今山西省河津市。随着隋朝末期社会动荡不安,军阀割据,民生艰难,多地农民开始反抗统治者。母端儿在此背景下,成为了以龙门为中心的农民起义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隋大业十一年(615年),时任
山西省、河东抚慰使的
李渊受
隋炀帝派遣前往
河津市镇压农民起义。在霍邑一带,李渊带领军队与母端儿及其起义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战役中,李渊一方取得了显著胜利,共歼灭起义军一万余人,俘虏六万人,而母端儿本人也在战斗中阵亡。尽管如此,仍有大约四千名起义军成员成功逃脱。这场战斗后,河东地区的多个州县重新回到了朝廷的控制之下。李渊为了彰显自己的军事功绩,将起义军的遗体堆积起来,建造了一座名为“京观”的建筑物,以此来震慑当地民众。
母端儿的事迹被收录在《
旧唐书》和《
新唐书》等历史文献中。其中,《旧唐书》卷一《本纪第一·高祖》记载:“(
大业)十一年,
隋炀帝幸
汾阳宫遗址,命高祖往
山西省、河东黜陟讨捕。师次龙门,贼帅母端儿帅众数千薄于城下。高祖从十余骑击之,所射七十发,皆应弦而倒,贼乃大溃。”而《新唐书》卷一《本纪第一·高祖》则提到:“(大业)十一年,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击龙门贼母端儿,射七十发皆中,贼败去,而敛其尸以筑京观,尽得其箭于其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