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鼠兔
分布于加拿大、美国的动物
北美鼠兔(学名:Ochotona princeps)又名魁鼠兔、石兔。外形略似鼠类,耳短而圆,尾仅留残迹,隐于毛被内。因牙齿结构(如具两对上门齿)、摄食方式和行为等与兔子相象,故名。体型小,体长16.2-21.6厘米,耳长1.6-3.8厘米;后肢比前肢略长或接近等长;颅骨上面无眶上突;上颚每侧只有2枚臼齿雄性阴囊,雌兽有乳头2-3对;全身毛被浓密柔软,底绒丰厚;毛被呈沙黄、灰褐、茶褐、浅红、红棕和棕褐色,夏季毛色比冬毛鲜艳或深暗。栖息于各种草原、山地林缘和裸崖。挖洞或利用天然石隙群栖。白天活动,常发出尖叫声,以短距离跳跃的方式跑动。不冬眠,多数有储备食物的习惯。每胎2-11仔。分布于加拿大美国
形态特征
北美鼠兔是一种耳朵短而圆、没有尾巴的动物。体型小,体长16.2-21.6厘米,体重121-176克,耳长1.6-3.8厘米;作为兔形目的成员,北美鼠兔的体型相当于一只大老鼠,看起来像一只缩小版的豚鼠类。后肢比前肢略长或接近等长;颅骨上面无眶上突;上颚每侧只有2枚臼齿雄性阴囊,雌兽有乳头2-3对;全身毛被浓密柔软,底绒丰厚。鼠兔没有犬齿,门齿可不断生长。前肢五指,后肢四趾。爪子细而弯,适合掘土。黑色的内耳廓边缘有一圈明显的白边,有短、密、柔滑、灰棕色的皮毛,冬季毛色深,夏毛要比冬毛淡。
上颌有1对前后重叠的门齿。像啮齿动物一样,在门齿与颊齿间有宽阔的齿隙(缺犬齿、部分门齿和部分前臼齿)。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北美鼠兔主要生活在北部地区寒冷的高山地区,栖息于高山地区内的孤立岩石地区。垂直分布海拔范围在3000米以上,但在其南部地区的范围内也很少见下到2500米以下。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外围的胡德山上,属于特例,人们常可以在斜坡岩石间发现这些毛绒绒的小动物。
生活习性
北美鼠兔是一种白天活动的动物,具有较大的腹部、短小的四肢以及短而圆的耳朵,并且没有尾巴,加上厚厚的灰棕色毛,使它们的外形很像一个球,从而可以更好地保存热量。鼠兔已经非常适应寒冷的生活,甚至在超过25.5摄氏度的温度下生活两天以上,它们可能就会死去。
挖洞或利用天然石隙群栖。白天活动,常发出尖叫声,以短距离跳跃的方式跑动。不冬眠,有储备食物的习惯。收集和存储食物放进岩石的裂缝中,以备冬季食物匮乏时食用。而觅食回来,鼠兔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坐着不动,观察周围环境,看是否有食肉动物出现,譬如狼、黄鼬、貂和。鼠兔的捕食者还包括鹰、老鹰、郊狼猞猁狐属等。鼠兔是善于发声的动物,用叫声和歌曲来警告附近的捕食者,并在繁殖季节时使用。
草食性,具双重消化功能,即盲肠富集大量维生素后,胶囊裹着成软粪,自肛门排出,再被自己吞咽,又经消化,充分利用维生素(软粪含维生素比正常粪便多数倍),再排出的粪便才是圆形硬粪便。食粪(corprophagia)行为可以帮助鼠兔在食物中尽可能获取最多的营养。除了小而硬的粪便之外,鼠兔还会排泄被称为“盲肠球团”的粪便,这种粪便更大,含水量更多。
繁殖方式
北美鼠兔每年产2-3窝,怀孕期30天。繁殖期4-9月,出生通常5月份开始,高峰在6月,但在低海拔地区,最早的产仔时间从3月就开始了。每胎2-11仔。在哺乳期间,雌鼠兔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往返于巢穴和觅食地之间,每次来回相隔几个小时。幼仔出生一个月左后可以独立生活,雌性第一次繁殖时大约一岁。北美鼠兔的寿命七年。
物种保护
威胁因素
气候变化对北美鼠兔的不利影响也会有其他威胁,包括加剧了栖息地的丧失。野牛造成的威胁也特别显著,有证据表明,北美鼠兔种群小,其中该物种的栖息地也是由野牛吃草的地区。非天然植物物种也散布在整个北美鼠兔的栖息地,部分是由于人类造成的野火,这会减少此物种食物的可用量。
种群现状
北美鼠兔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威胁最显著的动物,这种将成为北美陷入这种威胁的第一种哺乳动物。 1994年至1999年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7-25个北美鼠兔种群已经灭绝了,部分原因是由于气候变化。北美鼠兔是特别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因为它栖息于凉爽,比较潮湿的气候高寒地区的区域。随着气温的升高,山地动物可能在试图寻求更高的高度来找到合适的栖息地。但是北美鼠兔,已经占据高海拔地区,这意味着它已经从气候变化的压力小的避难所。
其栖息地的间断分布也意味着北美鼠兔不能轻易离开合适的栖息地。横跨低海拔河谷移民去寻找新的栖息地也将造成很大危害,这会增加暴露在捕食者和道路碰撞的可能性。此外,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植被在北美鼠兔的栖息地较早的成熟,可能在一年中的特定时间减少食物供应。
保护级别
北美鼠兔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亚种分化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繁殖方式
物种保护
威胁因素
种群现状
保护级别
亚种分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