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村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
黄沙镇东南部,东与
长村乡东溪村相邻,南与黄沙镇石头寨村相连,西水源山村相邻,北与新村山岭相连,全村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415户,总人口1911人,全村总面积8600亩。
黄沙镇沙坪村有中共党员36名,其中女党员2名,全村总面积8600亩,其中耕地面积1512亩,(其中水田面积1112亩,旱地400亩),林地6580亩(包括荒山和林地),其他用地508亩(住房,巷道,公共场所等)。有一家爆竹厂,系省级扶贫村。
沙坪村以
李姓为主的村庄历史比村对面的
沙洲村、东北方的小莲塘村、东南方
岭背镇、正东边的
欧家村,还有西边的水源山、以及西南方的石头寨村都要短。甚至沙坪村对面的沙洲村,只有不到十来户的小村子,都比沙坪村的历史早100多年!
沙坪村原始氏族居民其实不是以李姓为首,其中陈姓(发源于白沙乡)居民超过半数,
欧阳姓和
严姓共同组成其主体。在李姓氏族迁徙来此之前,沙坪村还不能称之为沙坪村,它的真名应该是陈家庄。陈姓是大户,因为陈姓居民众多,还分上、下陈家一说,下陈家旧址就是现在沙坪村大礼堂到沙坪小学学校这段。上陈家位于沙坪村“水路田”一侧,也就是现在的村前公路西边一侧地区,均属于是上陈家地盘!正因为沙坪村
李姓先民踩中了风水宝地,陈姓家族从此慢慢流亡,其他杂姓也相续搬离。于是李姓家族一家独大,终于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坐拥整个沙坪村地盘。沙坪村地处风华宝地,物产丰富,人口数量井喷式发展,到近代已然形成近千户居民的大村。
沙洲村、小莲塘村、
岭背镇、
欧家村等小村因发展缓慢形同沙坪村的卫星村,在近代自然村行政划分中归于沙坪大队管辖!
沙坪李姓氏族有村谱世代相传,记载非常详实!经查证,湖南
宜章县黄沙沙坪村李氏宗普辈分依如下口诀排列:令再仲常、仁定文德、昭仕承宗、源紫伯千、祖代昌荣、安居永远、忠孝才良、万世光显、高曾衍庆、嗣裔维蕃、衡岳钟秀、楚南杰英、九州倚重、直步青云。
1990年,宜章县
黄沙镇沙坪村组织村民“冬修”水利,改扩建位于村西北方向的大冲水库,以提高蓄水能力扩大灌溉面积。本工程由村委组织,以村民为主力投工投劳,人力施工建设。施工过程中,一位村民用锄头刨出一个“铁疙瘩”。“铁疙瘩”直径10CM-20CM左右,高20CM上下,剥落泥巴露出鼎式外形。村民用锄头剔除泥巴,不经意把它弄破一块巴掌大小的面积,器件由此分为两部分,分别被两位村民捡拾进粪筐挑回家中。其中较大的一块被村民捡回家后,因为外形奇丑难看生怕不吉被摆在农户家门口当凳子坐!这个“破鼎”一直静静地躺在门口,直到有一天,来了一位收破烂得“轻而易举”地以8元钱的废品价格收购,它净重达24KG!几经转手,本器件以40万元的价格流入
香港特别行政区,据说流入香港再易其主,居然卖出了180万元的高价。器件较小部分因听闻价值不菲而让另一村民私下收藏,至今下落不明。如果本器物能保存实物,测算年岁,确认其属于青铜器,那么它将把
湖南省宜章县的人文历史向前推进!对宜章县历史的考证具有重要的的人文意义!并将改写现有的宜章历史!
本地区曾经出土过商代氏族后石器时代的物件,可以佐证出土青铜器的可能性。宜章县级文物
黄沙镇沙坪村桥背山商代氏族居住遗址,桥背山遗址位于宜章县城西南方约52公里的黄沙镇沙坪村。系一处商代氏族居住遗址,文化层暴露于地表,厚约30厘米,采集的遗物有斧、奔、陶珠、陶鼎足及残陶片。石器均系石灰石磨制;陶器胎质为夹砂红陶、黑陶、火候高;陶片饰方格纹、米字纹等,陶鼎足为圆柱形。遗址面积约1800平方米,均为村民菜地及农耕土,有几冢坟墓,有部分未开垦的处女地,植被稀疏。1992年被
宜章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省宜章县
黄沙镇发现一本《应举杂字》难倒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里面有很多是农家日常用语,貌似还有不少方言。很多生僻字,如今不太常用的。这一本书,估计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现在也不一定能通读。什么箩筐扁担蔑皮之类的词汇都在里面,为什么叫做《应举杂字》,为应付科举考试的?貌似说不通啊,不得其解。属于
清代同治至
宣统期间的一种手抄
善本,这一本有点特别,他是清代一个读书人对当时所见的各种风土人情,和他的所见所闻的一些记录和描叙,虽然言语初俗,却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这种善本很难保持,要注意收好,以后会有所增值。如有这方面研究地看上了,价格会水涨船高。这一本《应举杂字》,发现于
宜章县黄沙镇“革命老区项目村”的沙坪村,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黄沙镇沙坪村。本书是研究宜章县本地民俗与方言、文字、人文的重要文献,具有很高的本地特色与研究价值!书中内容与“女书”一样,使用当地方言书写,记录的也是当时的人文生活景观,非常难得。是宜章县的重要先人
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