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5年,蒙古至元二年。四月,
南宋加
贾似道太师,封魏国公。蒙古定制,以
蒙古族充各路达鲁花赤,
汉族充总管,
回族充同知。是年,宋蒙两军在
泸州市、
三台县等交战,宋军均败。朝廷赐赵兴
进士出身。三月廿三日,赵兴訔卒于归安(五十三威)。
赵禥赐银、绢以敛,赠银青光禄大夫。后归葬湖州乌程县澄静乡聂村。
赵孟頫遵母丘夫人所嘱,发愤苦读,无分昼夜。是时,即好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1266年,蒙古至元三年。蒙古诏省、院、台、部、宣慰司、廉访司及部府幕官之长均用蒙古、
色目人。蒙古
南安王遣将袭破宋开州(今四川开县)。
——1267年,蒙古至元四年。
南宋收复
开州区。蒙古敕修
曲阜孔庙。筑大都宫城。蒙古都元帅阿术攻掠南宋
襄阳市以南地,俘五万。南宋
陈思《
书小史》成书。
赵孟頫以父荫补官,中吏部法,调真州(今江苏仪征)司户参军。
——1268年,蒙古至元五年。南宋罢浙西诸州公田庄,募民自耕,减租十分之三。蒙古禁民间兵器。蒙古置御史台。南宋襄阳守军攻诸寨,蒙古军败退。
张柔(德刚)卒(1190—)。
吾丘衍(子行)生。
——
黄公望,出生。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书法家,
元四家之一。
孛儿只斤·忽必烈于至元六年(1269)颁诏正式推行帝师八思巴创制的文字,把它叫作“蒙古新字”,第二年改称为“蒙古字”。这种文字就是元朝的国字。后世有人直称“元国字”或“元国书”。
字母表主要由藏文字母组成,也有少数
梵语字母,还有几个新造字母。字母多呈方形。字母数目最初为41个。后陆续增加,据现存资料归纳,包括各种变体有57个,
八思巴字以音素为表音单位,字母分
元音和
辅音,有正体和篆体两种,篆体多用于官方印章。行款从左至右直写,与藏文自左至右横写不同。书写单位是
音节,不是词,与藏文相同。由于书写单位不是词,加上不使用标点符号,所以阅读时只能靠上下文判断词的界限和句子的界限。拼写汉语时不标声调,因此如果原文没有汉字对照或没有其他参考材料。往往难以确定所代表的汉字。
八思巴字作为
元朝官方文字,是用来“译写一切文字”(至元六年颁行诏书语)的。据现存资料记载,它所译写的语言不仅有
蒙古语,还有汉、藏、梵、维等多种语言。
八思巴字蒙古语资料和汉语资料。是探讨元代蒙古语和汉语的可靠依据,尤其在研究这两种语言的语音方面,八思巴字资料优越于其他任何可利用的同类资料,因为它对语音的记录准确而细微。
赵昀宝祐六年(1258),
法华宗僧人
志磐开始撰写《佛祖统纪》,记述天台宗源流,至
赵禥咸淳五年(1269)书成。以
南宋景迁《宗源录》、
宗鉴《
释门正统》二书为基础,仿
隶书纪传体和编年体增编而成。其中“本纪”载释迦牟尼及天台宗所奉西土二十四祖、东土十七祖传;“世家”载诸祖傍出诸师传,“
列传”载
知礼法系诸师传;“表”为天台宗传教年表和世系表;“志”载天台宗著述目录及其他诸宗史料。
咸淳五年(1269),文学家刘克庄卒。刘克庄是宋
兴化军莆田市(今福建莆田)人。才华横溢,为人耿直忠清,仕途六十年,前后九次罢官。
宝庆年间为建阳令时,尝作《落梅》诗云:“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沾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诗以落梅的飘零隐喻
屈原,
韩愈、
柳宗元等饱学之士惨遭迫害的凄况,抨击当权者
史弥远妒忌人才、排斥异己的可卑行径。结果获罪遭贬。
刘克庄于各种文体都有独到之处,尤以诗词见长。其诗学
陆游、
杨万里,后学
晚唐,为江湖派最著名的诗人。作品多讽刺时事,反映民间疾苦,雄健自然,如《北来人》、《军中乐》。但晚年与
贾似道结交,谀贾之作成为晚节的污点。其词风近
辛弃疾,豪迈犷放,多伤时念乱之作,如《贺新郎》、《北望神州路》。为
南宋辛派词人三刘(
刘过、刘克庄、
刘辰翁)中成就之最大者。唯议论较多,韵味稍嫌不足。
——是年十一月,蒙古主用
刘秉忠议,取《
周易风水》“大哉
乾元”之意,改
国号为
元朝(按国号加“大”字,始于元朝,以前各朝的“大”字,均系臣下或属国所加尊称)。
孛儿只斤·忽必烈称帝,建立元朝。
——1272年,元至元九年。是年,
南宋李庭芝命
地方武装部辖
张顺、张贵溯
汉江援襄阳,突破元军封锁,顺战死,贵入襄阳,还郢迎援军,中途力战被俘死。元并尚书省入中书省,改中都为大都(今北京)。
——1274年,元至元十一年。是年,南宋举行最后一次科举会考。六月,
孛儿只斤·忽必烈下诏攻宋,以
伯颜为帅。七月,
赵禥卒(1242—1274)。子[显]即位,年四岁,是为
宋恭帝。九月,伯颜出兵。十一月,复州(今天门)降元。十二月,元军破
南宋夏贵之军,汉阳军、
鄂州市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