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çois Englert),男,1932年11月6日生于比利时的
埃特贝克(Etterbeek),理论物理学家、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比利时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荣誉教授。
弗朗索瓦·恩格勒(以下简称:恩格勒)于1955年获得布鲁塞尔自由大学(Universit´e Libre de Bruxelles)机电工程学士学位,并于1958年和1959年先后获得该校物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59年,他任美国
康奈尔大学罗伯特·布劳特(Robert Brout)教授研究助理,并于次年担任助理教授。恩格勒于1961年秋天返回比利时担任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讲师,并于1964年晋升为教授。1964年8月31日,恩格勒和罗伯特·布劳特的论文《对称性残破和规范矢量介子的质量》(《Broken Symmetry and the Mass of Gauge Vector Mesons》)发表。1980年至1998年,恩格勒与罗伯特·布劳特共同领导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小组。恩格勒于1998年退休,担任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荣誉教授。2013年10月8日,恩格勒和英国科学家
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 )共同获得了
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对
希格斯玻色子即“上帝粒子”所做的预测。2014年6月,恩格勒获
华东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称号,并被聘为“北京大学大学堂顶尖学者讲学计划”入选学者。
恩格勒在凝聚态物理、统计力学、量子场论、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恩格勒曾于1982年获法朗基奖、2004年获
沃尔夫物理学奖,并于2010年获得
美国物理学会理论粒子物理学樱井奖。
恩格勒的父母是从
波兰移民的犹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占领比利时期间,恩格勒特和家人隐藏了犹太裔身份,并躲藏在不同的避难所。
二战后,恩格勒上了中学,并对文学、音乐和数学产生了兴趣。1955年,他获得了
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机电工程学士学位。相对于实际应该,恩格勒觉得自己更感兴趣理论研究,于是他决定转而学习物理学。1958年和1959年,恩格勒先后获得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在大学期间,恩格勒曾在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从事助教工作。1959年,他被美国
康奈尔大学年轻的罗伯特·布劳特教授团队聘为研究助理,并于次年担任助理教授。因为非常想念欧洲,恩格勒于1961年秋天拒绝了康奈尔大学教授的职位,返回比利时担任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讲师。罗伯特·布劳特也随他来到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任教。1964年,恩格勒晋升为教授。1964年6月26日,恩格勒和罗伯特·布劳特向《
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杂志投寄了一篇论文《对称性残破和规范矢量介子的质量》,探讨一种可能使基本粒子获得质量的机制,这篇论文在1964年8月31日发表。
1977年,恩格勒获比利时皇家科学、文学与美术学院颁发的A. WETREMS数学与物理学奖。次年,恩格勒等人发表的论文《因果性的宇宙》(《The Causal Universe》)获得重力研究基金会(Gravity Research Foundation)的国际重力竞赛(International Gravity Contest)第一名。
1980年至1998年,恩格勒与罗伯特·布劳特共同领导
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小组。恩格勒于1998年退休,担任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荣誉教授。2004年,恩格勒获
沃尔夫物理学奖(Wolf Foundation Prize in
物理学)。
2014年6月3日,恩格勒在
华东师范大学做了题为《布绕特-恩格勒-希格斯机制与玻子:用创造力超越我们眼见的世界》的科学讲座,与在座师生展开了热情友好的互动。华东师大为恩格勒颁发了荣誉教授证书。6月5日,恩格勒到
北京大学访问, 被聘为“北京大学大学堂顶尖学者讲学计划”入选学者,并为北大师生作了精彩的学术演讲,畅谈其求学经历与学术人生。
1964年8月31日,恩格勒和罗伯特·布劳特在《
物理评论快报》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对称性残破和规范矢量介子的质量》的论文,探讨一种可能使基本粒子获得质量的机制。这个机制是对于人们理解亚原子粒子如何获得质量的机制的理论性发现,这个发现在2012年由欧洲核子中心的ATLAS和CMS实验通过大型重子对撞机找到的基本粒子得以确认;因此,恩格勒获得了
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8年,恩格勒与与罗伯特·布劳特和E. Gunzig共同发表的论文《因果性的宇宙》,提出宇宙暴胀的机制,获得重力研究基金会的国际重力竞赛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