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愈将,原名杨汝就,广东连山福堂人,武举出身。
爱新觉罗·旻宁三年(1823年)上京会试,经兵部考核合格,以营
把总录用。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杨愈将被任命为虎门要塞沙角炮台营把总。在率兵抵御
英国军舰进犯的激战中,杨愈将身负重伤,后获两广总督奖赏,官至儋州游府(广西游府)。
相关事件
抗英将领
在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有一位抗英将领,叫杨愈将,系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肖溪村人。
杨愈将自幼崇武,练得一身好功夫。道光三年(1823年)杨愈将上省城会试,经兵部考核合格,以营把总录用。
爱新觉罗·旻宁十九年(1839年),杨愈将因“年力正强,勇于任事”,由南韶连镇中营游击提升为永安“都司”(
清代正四品武官)。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杨被任命为虎门要塞沙角炮台营
把总,带兵防守沙角炮台。据杨愈将第五代庶孙杨统周口述,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面对
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杨愈将在沙角率兵奋勇抗击毫无退缩,后来由于铸造的生铁炮质量低劣,在战斗中炮膛爆炸,致使杨愈将身受重伤,炮台失守。
当时英军扬言要活捉杨愈将,杨愈将临危不惧,脱下军装,换上便衣。被英军捉获时,杨愈将谎称自己是卖鸦片的商人,英军信以为真,还给这个“偷卖鸦片的人”敷药治伤,杨愈将于是脱离虎口。事后,两广总督赏银二十两让杨愈将回营养伤,伤愈后继续升迁。
旧《连山县志》在“武职官录”中对杨愈将有简单记载:“杨愈将,连山厅武举,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二年至三江口协中军右营守备。”于道光二十八年成书刊刻的《杨氏宗谱》中对杨愈将的生平有更详尽的记载,卷首还有他写的《修明族谱序》,全书从21页至36页,用了15页的篇幅记述了杨愈将从16岁(
爱新觉罗·颙琰十三年,即1808年)岁试取入武生,到55岁(道光二十七年,即1847年)升补为广东儋州游击(
清代从三品武官)的全过程———
杨愈将从30岁乡试中举,历任营
把总、三江口协右营投标、左营右哨千总、二司把总,南雄协头司把总,始兴江口汛千总(清正六品武官),南韶连镇标右营哨千总(驻防乳源县城汛)、右营守备,广东陆路提标左营守备,南韶连镇中营游击,永安都司,黄冈协左营都司,永安营都司,惠州协左营都司,黄冈协中军都司,黄冈协副将,广州协左营都司,
儋州市游击。
三代荣丰
《杨氏宗谱》还记载了杨愈将家人因他的升迁而受到的封赠:祖父杨文宪、父亲杨曰中、
叔父杨曰尊分别被封赠为武略骑尉、昭武
都尉、武德骑尉;祖母、母亲、叔母及本身妻室分别封赠为宜人、安人、恭人,可谓“三代荣丰”。
但为什么杨愈将的叔父也得到封荫呢?原来杨愈将父亲养有四子,分别取名为“将、军、卿、相”,原指望长子愈将(原名汝就)能成为文仕,但杨愈将却偏偏爱舞拳弄棍,武艺超群,在乡试中一下子中了个武举人。杨曰中大为不悦,要鞭打杨愈将。杨愈将为了躲避父亲的追打,竟敏捷地爬到屋前的旗杆(古代族中有功名的人所立)上,令父亲奈何不得。
他
叔父杨曰尊劝解兄长息怒后,暗中给侄儿白银三百两打发其从军。此后杨愈将青云直上,逐年升迁,几乎每年官加一级,因而不忘叔父的资助,奏请朝廷在封荫时让叔父“象服分光”。
编修《杨氏宗谱》时,杨愈将还在世,所以没有他卒年的记载,他的子孙也不知他死于何年。但他起码活到60岁,这可从他编修族谱后官至广西游府时所立的牌匾得到佐证。他所立的牌匾现悬挂于其故乡厅堂门口上,上书《游击第》三字,立匾时间为
清代咸丰二年(1852年),此时杨愈将刚好60岁,被“钦赐蓝广西提标后营游府,军功加一级记录二次。”
据杨愈将的子孙介绍,杨愈将死于广西游府任上,死后运柩回乡。据说广西贺县
贺街镇浮桥头有一条系铁链的石柱,上面刻有文字为杨愈将所立,今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尚见过。
杨愈将生前曾画有肖像,由其子孙保存着,后被人窃走,县博物馆有复制件。杨愈将墓初葬于鸡洞冲,后因被人盗墓,其子孙于
光绪七年(1881年)移葬于鸦托山;今墓地坐南向北,灰沙夯筑、设有石祭台,占地面积约70平方米。墓前方竖有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颁发的保护碑记。
肖溪村距离县城约一个小时车程。临近,却见村后大树成林青翠一片,前有小溪淌过,是个住居的好地方。村中杨姓乃从客家梅州迁抵,建村约在明末清初,至今有300多年历史了。
客家围楼
杨年经的家仍是200多年前建造的青砖房,前有小天井,石块铺地,内屋悬高宽阔,两室一厅———时值初夏,天气颇热,进入屋内顿觉清爽。“你看这房子———墙路结实,冬暖夏凉,我自是舍不得。”60岁的杨年经操起
汉语来,有点文绉绉。
他曾是村里的老书记,辈份高,有知识。“建村始祖系杨景兴,明末清初从客家梅州迁抵此处,杨愈将是其第六代孙。”杨年经说,杨愈将当官后回乡建起了客家围楼,至今仍是不少人的住处。
杨愈将当年所建的客家围楼占地颇大,以故居“游击第”厅堂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共有16座古屋,居住百人不在话下。先前为防匪乱,围楼四周尚建有围墙,两边筑有炮楼,至今炮楼仍保存完好,围墙则已拆除。
肖溪村大都姓杨,以客家方言为主,在杨愈将当官后,杨氏更是繁荣起来,其后裔在当地有5000多人,迁往
广西壮族自治区、
湖南省的也有几千人。如此当地望族,所建的宗祠也相当气派。“听祖辈讲,宗祠是在杨愈将资助下建立的,当年建造时一天只能磨7块砖,以保证质量。”杨年经说,因此宗祠如今保存得非常好。
宗祠由青砖筑成,墙面十分整洁平滑;分为两进结构,占地1000平方米。门前两条5米多高的
大理石柱,乃整石磨成,可见当年建造花费不菲。
武馆石墩
说起杨愈将的故事,杨氏后裔谈兴甚高。55岁的杨文离悄悄跟记者说:“我还保存着他的一把佩刀哩。”话语一出,令族中年轻者惊诧,均言从未见过。
杨文离当即带记者至家中,搬楼梯上阁楼,取出一把
弯刀来。“这是我10年前在修砖瓦时发现的。”弯刀约1米长,木质刀柄,抽出来已是锈迹斑斑,有年少者执刀砍木,遇刃即断,可见仍然锋利无比。
随后杨年经带记者去村中的“武馆”。“武馆”是一所旧屋,其实是村里数百年来村民练武健身的一个所在,有十数个大小不一的石墩,两边凿有凹处,供人把持挥舞。当年杨愈将就常常在这里操拳练腿,其父原希望其从文为官,谁知他上省城赴考时,先考武试竟一举而中,最后成就也不小。
“祖上讲杨愈将力大无比,挥舞这几百斤的石墩轻而易举,他所用的大关刀重达120斤,可惜在‘大炼钢’时被毁。”杨年经告诉记者。
虽然先辈有尚武之风,但如今村民都以文为重了,如今村中每年都有人考上大学。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