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义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智力游戏,通常以文字为载体,通过文字的别解、离合及象形等方式构成谜面,供人们猜测。历史上的文义谜包括
东汉蔡邕的
曹娥碑阴隐语,被认为是文义谜的开山之作。
中国自古就有“灯”和“谜”的文化,然而直到宋代,“灯”与“谜”结合在一起,产生了灯谜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灯谜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立的传统,与谜语相区分。灯谜与谜语的主要差异在于表现形式和猜射对象的不同。灯谜的谜面不限于诗歌或儿歌,而是可以是一句话、一个词甚至是单个汉字。而谜语的谜底通常是具体的事物,如物品或动物。相比之下,灯谜的猜射对象是文字,即事物的名称。此外,灯谜的扣合方法更为复杂,常常涉及文字的多重含义和形态变化。由于灯谜的本质是文义谜,因此每个谜题只有一个唯一的正确答案,且谜面和谜底不应包含相同的字。灯谜通常以文字书写并公开征集解答,而谜语则更常通过口头传递。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曾被一位富有的父亲聘请为家庭教师。尽管仅任教数月,蒲松龄便以幽默的方式暗示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不理想,随后离开。这位父亲起初误解了蒲松龄的话,后来才发现自己被戏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