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文选》,是一部总集,共四十卷,
清代初年著名的反清义士、诗人、文学家
屈大均编。现存最早刊本是清康熙二十六年三闾书院刻本,现藏
中国国家图书馆,系海内珍本。
《广东文选》是屈大均晚年编选的,在此之前已编定一部《广东文集》,该书卷浩繁,从两汉至明末,凡是广东籍的知名学者都列其中,“大家数十、名家百余,人各为集”。但是该书所收多为诗辞文赋,于上列名人之诏、令、疏、奏、序、记、传、论、碑、志都没有收集。因此屈大均总有缺憾之感。遂在晚年,参考众家文献,尤其是明代
张凤翼所编之《岭南文献》和江瞿崃所编《岭南文献诗集》。苦心孤诣搜罗而成。
全书将两汉至
明朝,尤其是唐宋以来的政书及志铭等按类分排,记《敕制命》一卷、《疏》三卷、《表状颂笺》一卷、《议》一卷、《策》一卷、《序》二卷、《论》一卷、《辩说解》一卷、《记》二卷、《传》二卷、《行状》一卷、《碑》一卷、《墓志铭》一卷、《墓表》一卷、《书》一卷、《杂著、杂文》一卷、《题跋》一卷、《赞铭箴》一卷、《赋》二卷、《四言古诗》一卷、《乐府杂体》一卷、《五言律诗》二卷、《七言律诗》二卷、《
五言排律诗》一卷、《七言绝句诗》二卷、《词》一卷共二十九类。
屈大均,字翁山,又字
介子推,号
郑思肖、九卦先生等。广东番禺人(今
广东省广州市)。生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家境十分贫寒,其父屈宜遇虽曾致力于科举,奈何总是名落孙山,被迫改习医术,巡诊于乡间。他嗜书如命,诊金悉数购书。常对屈大均说:“家可无田,但不可无书。”他将满腔希望寄托在屈大均的身上,督课很严,“日诵数千言”。多亏了屈大均天资很高,且又勤奋好学,每天夜里在母亲
织布机前油灯下苦读。每夜三十页。第二天早上由其父检查背诵,能“不遗一字”。宜遇还经常教导大均要有气节、洁身自好、不要作官。在此熏陶下,大均知书识理,渐渐崭露头角。
屈氏父子的行为受到乡里称赞,大均也被推荐到
顺德区举人陈邦彦门下。陈是
广州市名流,忠君报国思想极深。他不仅教育
屈大均的学业,更用其实际行动给大均以耳濡目染。渐渐地,大均的学业成为陈邦彦门下佼佼者,思想上也牢固地树立了忠君保国、
反清复明的念头。就在1647年,陈邦彦在广州举行反清暴动,大均也追随其中,可惜起义失败,陈邦彦被俘殉国。这件事给大均深刻影响,发誓要报仇,并与清廷不共戴天。不久,大均又参加了
李成栋的反清行动,并献书《中兴六大典》,受到李部的欢迎,准备留其任职,屈大均因父病而匆匆辞归,甫料迅即反清失败,屈大均只好再次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