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芙美子
日本女小说家
林芙美子(はやし ふみこ,1903年12月31日-1951年6月28日),日本女小说家,生于下关市。尾道高等女校毕业后,当过女工、女仆。1924年起在《文艺战线》等杂志发表作品。1928年发表第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放浪记》,描写自己苦难的经历,因此扬名文坛。1932年曾赴欧洲旅行。二次大战期间曾数次到中原地区、东南亚等地采访。主要小说还有《清贫的书》、《牡蛎》、《晚菊》、《浮云》等,其作品细腻生动地描绘了庶民的哀欢,尤其是妇女的遭遇。后刊有全集23卷。
成名的过程
林芙美子 (1903~1951) 原名宫田芙美子,日本女小说家、诗人。1903年12月31日生于山口县大理市。是一个小商贩的私生女。早年因父母行商,家庭多次乔迁。7岁时母亲被遗弃后,随母到东京。1922年高中毕业。做过女仆、女工和店员。业余喜欢写作。林芙美子早期写过一些诗歌和童话,1924年开始在《日本诗人》、《文艺战线》等杂志上发表作品。后属“新兴艺术派”。作品有无政府主义的虚无缥缈以及多愁善感的抒情诗。她在高中毕业后曾与一位学生相恋同居,后因男方家庭的阻挠而被抛弃。故她以自己私生子的经历和后来在恋爱、婚姻上的挫折为作品的背景题材,于1928年写成长篇处女作《放浪记》,以庶民的眼光悲哀地写出当时女人不依靠男人就活不下去的漂泊不定的命运。小说一出版即成为畅销书,轰动文坛。她亦由此一举成名。
1927年,林芙美子与画家手冢绿敏结婚,此后进入了一个安定、旺盛的创作时期。先后发表了《风琴和渔镇》、《清贫的书信》等小说,给她带来极高的声誉。1932年,她赴欧洲旅行,归途经上海市时会见了鲁迅。翌年由于为日共《赤旗报》捐款被拘捕。此后写作的《牡蛎》、《杜鹃》、《恶斗》、《鱼贝》等作品,反映了妇女在金钱万能的社会中的不幸命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3次前往中原地区和东南亚采访,写有不少作品。
陆军的骄女
在笔部队中,林芙美子是一个特殊的人物。因为她是笔部队中惟一的女作家,被当时的宣传媒体誉为陆军班的头号功臣。女作家从军出征,这本身就具有特殊的宣传价值,当时的报刊也对此大加鼓噪。如《东京朝日新闻》 1938 年 11 月 30 日 的一篇文章说:作为惟一的一位日本女性林芙美子女士参加了汉口的入城。 ( 中略 ) 跟随快速部队继续进行决死的行军。日本女性到战场来啦 ! 使全军官兵大为吃惊,如在梦境。林女士去了那荒凉的武汉平原,简直是战场上的一个奇迹。她一下子成为战场上的众口皆碑的中心,她的勇敢和谦虚使全军将士从心底里尊敬和感动。她风尘仆仆,风餐露宿。汽车随时都会碰上地雷,但林女士置生死于度外。 ( 中略 ) 林女士的汉口入城,是全日本女性的骄傲。
作为从军的收获,林芙美子回国后发表了书信体的从军记《战线》和日记体的《北岸部队》。试看《战线》中的一段描写:战场上虽然有残酷的情景,但也有着美好的场面和丰富的生活,令人难忘。我经过一个村落时,看见一只部队捉住了抗战的支那兵,听到了这样的对话。 “我真想用火烧死他 !”“混蛋 ! 日本男人的作法是一刀砍了他 ! 要不就一枪结果了他 !”“不,俺一想起那些家伙死在田家镇的那模样就恶心,就难受。 ”“也罢,一刀砍了他吧 !”于是,被俘虏的中原地区兵就在堂堂的一刀之下,毫无痛苦地一下子结果了性命。我听了他们的话,非常理解他们。我不觉得那种事情有什么残酷。
对于林芙美子的这些从军记,有的日本评论家认为其问题是缺乏战争报道应有的纪实精神,过多地记录从军中的身边琐事,而且缺乏知识品位。无论是在《战线》,还是《北岸部队》,她极力把残酷的战争加以诗化和美化,不仅对亲眼目睹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毫无反思,而且努力把自己或日本读者的价值观与日本侵华士兵的所作所为统一起来。 “真想把武汉市的长满棉花的北美大平原据为日本所有! ”( 《战线》 )—— 这位女作家就是如此的浅薄和狂妄。
战后的反思
战争结束后,林芙美子将战时创作的《暴风雪》、《雨》、《旅情之海》、《河沙鱼》等多部反战作品陆续发表。《晚菊》发表于1948年的《别册文艺春秋》11月刊上,小说通过描写一名年老艺妓对变得庸俗的旧情人的失望之情,揭示了“战争一下子改变了所有人的心灵”的深刻寓意,被视为是她的顶峰之作,并荣获当年的日本第三届女作家文学奖。次年她又完成短篇小说《牛肉》。作品描绘一个曾红极一时的妓女在临终时的凄惨情景。她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写于1949~1950的《浮云》,描写一个女人受压抑的一生,充满了作者不惑之年对人生异常的消极和虚无的情感,并流露了宿命论观点。1951年6月28日去世。
书籍出版
2023年6月,编著的书籍《浮云》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发行。
参考资料
浮云.豆瓣.2023-06-04
目录
概述
成名的过程
陆军的骄女
战后的反思
书籍出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