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选举主席团主持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四届人大”)的任期由1975年至1978年,期间只召开过一次会议,也就是后来常说的“四届人大一次会议”。
会议议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75年1月13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是修改宪法、听取政府工作报告、选举和任命国家领导人员。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是中国的第二部宪法。
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共2864人,大会选举了由218名代表组成的主席团。会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张春桥作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
全体代表一致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会议决议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周恩来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认为,从三届人大以来,国务院在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下,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目前正在全国普遍开展的批林批孔运动,对内对外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到会代表深信,我们再用二十多年的时间,一定能够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历史意义
四届人大重申了三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两步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在199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四个现代化),使中国的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四届人大确定了以周恩来、邓小平为核心的国务院领导班子,邓小平在四届人大被任命为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一些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和文艺名人被列入四届人大代表的名单上,最瞩目的是科学家钱学森和相声大师侯宝林,这两位是当时在周恩来总理的努力下列入名单的。四届人大象征着国家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已有意把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