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喜,男,1949年12月出生,安徽含山人。1978年2月考入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本科,1982年2月于
华东师范大学任教,1996年起任教授,先后任校宣传部副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社科部主任等职务,并被聘为终身教授。现为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连任两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教育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委讲师团成员,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2021年10月28日,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锡喜教授来我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学,并出席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中心”成立和揭牌仪式,学校党委书记
李江、学校党委副书记
史健勇与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出席揭牌仪式。
研究方向为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问题研究等。主持“新世纪的挑战和党的理论创新”、“加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上海市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建设的调查研究”、“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重构和话语主导权的掌握——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背景”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
出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政治认同的理论思辨》、《马克思告诉了我们什么》等学术著作和编著20余部(含合著)。2014年11月主编的《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两个月再版4次,销售近30万册,荣登光明日报“中国高校出版社年度书榜”、中国图书评论协会“大众好书榜”榜首。目前正在策划出版第二辑和中英双照本。
在《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教学与研究》、《
学术月刊》、《
探索与争鸣》、《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等
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意识形态的本质、功能、总体性及领域》、《什么不是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话语还是马克思主义核心观点的辨析》、《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尊、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重构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目标、原则和重点——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为视角的思考》、《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所蕴涵的理论思维和价值取向》等论文250余篇。2014年以《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邓小平对中国发展民主政治的辩证思想及启示》一文,受邀出席中央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和全国学术研讨会。
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33年,主编教育部、
上海市统编教材以及其他教材10余种。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组主要成员。其中,2013年受聘担任《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学大纲编写组首席专家,同时负责该课程贯彻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的编写工作。
1995年主编出版全国第一本高校《邓小平理论概论》教材。曾任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二主编、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副主编,参加教育部《新时期的旗帜》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编写。任
上海市研究生通用教材《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和本科生通用教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主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副主编。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新编邓小平理论概论》等教材多部。
多项教学和教材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
二等奖(2次)、国家音像制品
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次)、市优秀教材一等奖等。
2014年度被评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十佳标兵人物”,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全国百名“两课”优秀教师、
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上海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荣誉奖、上海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上海高校十佳优秀政治理论课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奖、曾宪梓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东方讲坛最受欢迎讲师等荣誉称号。获国务院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