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园小学始建于1989年,位于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由著名书法家董振中先生题写校名。
现为广东省省一级学校、红领巾示范学校,共分为东西两个校区。学校目前(截至2014学年)有五年级7个班,其余的均为六个班,37个教学班。4栋教学楼(教师办公楼、学科教学楼、2栋学生教学楼,1栋为1~4年级,另一栋供5~6年级),学校有大礼堂、图书馆、美术室、电脑室等特色科室。
学校简介
学校坐落于广州市黄埔区怡 园小区,是广东省首批省一级学校,黄埔区窗口学校。现有师生1800余人。校长为袁超。分为东、
西和县南校区。
怡园小学数学组
怡园小学数学组是一支锐意改革,勇于进取,虚心好学,团结协助的年轻精干的优秀团队,现有教师 12 人,本科学历 6 人,
专科学历 6 人,小学高级教师职称有 12 人,拥有省、市骨干教师 4 名,区中心教研组成员 5 名,多名教师被评为省、市、区优秀教师和教坛新秀。
近年来,我校数学科组开展以“观念引领、课例反思、合作研讨、专家指导”为中心,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发展为目标,以解决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各种实际问题为对象,立足解决日常教学的真实问题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老师们 撰写 的科研论文、
教学设计、教学软件、评比课例获奖的和发表的共有 36 项,其中,国家级的有 4 项,省级有 1 项,市级有 18 项,区级 13 项,被评为首批
广州市优秀科组,广州市巾帼文明岗,区优秀科组。具体汇报如下:
一、开展课题实验 深化课程改革
2003 年学年,我校承担的广州市第二阶段“课堂教学优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子课题———《小学数学自得教学模式的研究》顺利结题,通过课题实验,激发数学科组的老师的科研意识和培养初步科研能力,锻炼了研究教材的能力和掌握简单的课件制作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校承担的广州市第三阶段“课堂教学优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子课题———《小学数学自得教学模式发展性课堂评价的研究》课题的开展,如何转变观念,用新的教学理念和评价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是要我们迫切解决的问题,
1 · 观念引领,提升新课标理念和发展性评价的理论学习
我们怎样教数学 ,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
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认真学习现代化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数学科组教研活动的重点是,加强新课标理念和发展性评价的学习和落实。进一步完善“自得”教学模式的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每双周四下午第 5 节,进行数学科组教研活动,进行学习理论和开展研究实验,形成制度。全科组教师能积极参加学习和讨论 , 老师们能做到畅所欲言,气氛和谐热烈。
本学期,我们组织老师们学习和讨论《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文章《浅谈数学学科如何实行发展性学生评价》、《小学数学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 科组长还传达市发展性课堂评价研讨会上 , 市教员许翼平老师 关于新课标准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求 , 组织数学教师到
广州市听了特级教师
吴正宪的观摩课和新课程的报告 , 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开展发展性课堂评价和学业评价的原理和方法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实践探索 , 开展发展性课堂评价和学业评价的研究
通过学习新课标理念和发展性课堂评价和学业评价的原理和方法 , 老师们认识到 , 新课标理念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 发展性课堂评价不但注重对知识技能的评价 , 更重视对过程和方法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 , 有了这些理论 , 老师们开始了探索研究 , 每位老师设计了课堂评价量表或选择学业评价工具 , 其中廖创英、徐焕华、林少群老师设计课堂评价量表 , 对学生课堂上专心听讲 , 积极发言 , 堂上作业 , 合作交流 , 创新精神进行自评评价 , 对老师教学民主气氛 , 生动有趣 , 体验收获进行评价 , 课堂上通过这样多元 , 互动的评价 , 营造了民主的气氛 ,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林少群、车笑英、廖创英、黄少敏还开展成长记录袋的研究 , 成长记录袋里 收集 课堂评价量表 , 数学日记 , 互评作业 , 实践运用等内容 , 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 体现了人人都学用价值的数学的的新理念 . 在接受市教研室听课调研时 , 对老师的评价是教学理念新 ,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 , 合作交流中学习知识 , 小组学习落到实处 , 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老师们能获得这高度的评价 , 和老师们平时的学习和锤炼的成果 .
3 、组织技能竞赛 , 提升教科研水平
每学期 , 我们对市、区教研室布置的各类比赛都非常重视 , 每次代表学校参加市、区各类比赛的老师都是先通过校内比赛的选拔出来的 , 通过校内的比赛 , 提高我们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 这学期 , 我们开展第一项比赛是 , 看录象评课 ,
预赛那天我们聘请了关校、徐校、曾主任、刘主任为评为委 , 先是 曾主任 , 刘主任分别讲了她们参加评课的体会提出了评课的要求 , 然后 我们组织老师们现场观看一节课例录象 , 再由老师进行书面评课 , 老师态度很让人感动 , 有些老师写到五点才交卷 , 然后评出廖创英、徐焕华、
林少群进行决赛 , 最后推选林少群参加区的决赛 . 第二项新教材
教学设计的比赛 , 一年级吴卫红 , 刘红云积极参与 , 刘老师还与二年级车老师、朱老师共同研究 , 多次修改教学设计 , 上送《 11-20 各数的认识》这篇教学设计获得好评 , 这学期我们还上送廖创英、徐焕华、林少群、
陈志强的论文参加区教育学会优秀论文的评比 , 初评都得到好评 . 这学期末 , 林少群老师还参加市的说课比赛并荣获
一等奖 , 得到评委的高度评价 . 为了这次比赛林老师做了精心准备 , 查看了许多资料 , 多次地修改讲稿 , 多次的演练 . 在这过程中得到的曾主任的指导 , 科组老师的鼓励和级组老师的支持 .
通过这一年的课题实验的开展,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和学业评价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并尝试探索自得教学模式的发展性课堂评价 , 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依托课题实验 推进教研创新
回顾上一年取得的成绩和不足,我们调整以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出发点,建立了“理论学习,
行动研究,校内研讨”的教研模式,适应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教师的个性发展。我们设计 2004 年的 科组建设主题:开展课题实验 深化课程改革。具体操作如下:
1 、完善制度,建设一个的教学研究集体
学校作为校本教研制度的主体,校长是策划者,主动承担校本教研的组织和领导之责;教研组、
年级组是基本的研究单位;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是骨干力量,全体教师都是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为了保证校本教研的有序开展,我们制定了相关制度,如“四个定”集体备课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定内容)每次的 集体备课都要做到有计划、有收获。(特别是课改年级,要加强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出成效);“四个一”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人员至少每周写一次 课后反思、每月提供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上一节学科组以上的研讨课、每学期撰写一篇有质量的经验总结、课例研究或论文);“思、评、讲”教研活动制度(教研组定期进行教学反思、课例评析、定期举办课改论坛)。学校以教研组、
年级组为单位,制定详实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 都要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所有的教学管理人员都要具体联系一个基层单位,参与活动。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和强化规章的约束,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2 、课例反思,在互学互动中共同成长
我校明确规定,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0节,科组长听课不少于30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每学期同一科目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要达到 8 节次,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听课之后一定要集体评课,评课不仅要评出优点,而且要指出不足和今后改进的建议。每学期,我们规定每位教师都要根据研究专题至少上一节校级研究课,为了探讨新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要以科组为单位,采用各人构思→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
教案(学案)的备课方式,然后由一人
主教,科组集体听课,听完课之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再次修改,反复磨合,直至满意为止。期末,科组长还要收集听课记录和评课意见,并统计上报教导处,以强化全体教师的听课意识。
3 、强调反思,在自我反思中促进成长
要把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就课堂教学而言,既有
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教学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还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反思的最简单形式是写课后反思。为了督促的写课后反思,我校把课后反思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教研活动推广示范;在写课后反思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论总结,写出教研文章,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故事和轶事的形式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
三、深化课题实验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回顾前两年我们的教研取得的成绩,老师们已成为教研的主人,我们的教研更贴近课堂,我们的老师在区内已有一定影响,为了进一步提升我们教研效益与品味,于是我们设计以下科组建设主题:开展课题实验 深化课程改革。具体操作如下:
1 、深化课题研究,提高课题技术含量
2005 年 11 月,
广州市教研室小数科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以科研促教研,要求各校结合实际申报课题,我们申报了《如何培养学生数感》的课题,并对课题的背景意义、组织分工、实验进程、成果预计作了详细说明。本次课题实验,我们规范课题研究行为,注重研究过程,增大课题研究的科技含量。有计划地组织课题实验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加强对课题成果的宣传。
2 、继续搭建平台,培养市区名师
教育的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发展,面对
素质教育的改革大潮和时代的紧迫,如何培养青年教师使他们快速成长,就成为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面前的紧迫任务,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成才不应放任自流,应该有计划有层次地按照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为此 我们制定骨干教师三年培训规划,建立省、市、区、校骨干教师梯队,有计划选送车笑英、廖创英、
林少群、徐焕华、梁少兰老师参加省、市、区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推荐林少群、廖创英、徐焕华、朱俊、刘虹云老师为市、区中心教研组成员。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青年教师,发现、发挥每个教师的优势,使教师队伍建设呈良性上升趋势发展。我们还为教师搭建各种展示平台。
积极落实培养规划,以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素质为出发点,以培养中青年教师为重点,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信息技术运用能力,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适应课改需求的教师队伍。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效应。开展观摩、研讨、评优活动,把学术研讨、教学观摩和培养优秀教师相结合,提高教研活动的品位和效益,为教师的成长、发展构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骨干,造就市区有影响的 名师。
四、勤耕酝,结硕果
1 、教师整体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由于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扎扎实实,勇于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每一位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已经成为了自己自觉的行为,更多地涌现出一批思想上要求进步,朝气蓬勃的生力军,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征途上真正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教师们参加了各项比赛中获得了不同层次的奖项,
综合奖:论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自得教学模式的研究》获全国学科“四结合”研讨会优秀成果
三等奖,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和的理论与实践》优秀论文
二等奖,《强化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教学自得教学模式的初探》分别获市二等奖 , 论文发表:省、市、区级刊物上发表共 10 篇。教学软件:《正方形》、《角的分类》分别获市三等奖。
教学设计:《角的分类》获市教学设计
一等奖,说课比赛:《时间的读写》获市一等奖。
2 、学生素质不断发展
课改,受益最大的是学生,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在各种不同项目与不同层次的比赛中展示出自己的才华。近三年,我校学生在“
华罗庚杯”竞赛中获 3 个
二等奖和 1 个三等奖,考上市奥校的人数连续三年在全区排行第一。多篇学生数学日记发表在《现代小学生报》
经过教研活动的学习和课题研究实践与探索,我们的老师已更新教学理念,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浓厚,形成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大面积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优化课堂教学,投高了教学效率。然而,全面推进
素质教育的任务还很艰巨,但我们有信心克服面临的困难,进一步探索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用智慧和双手去迎接素质教育灿烂的明天!
怡小创校20周年。
获奖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学校获得各集体奖项100多个(其中包括
广州市大课间比赛等),教师获得各类奖项150多人次。学生的书画作品也屡屡获奖,2010年,怡园小学5位小画家的画在广州市
黄埔区图书馆展出。
现在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西校区)已有1800余名学生,并开放了东校区。每年秋天(第一个学期)都会举行校运会。并会举行春游、秋游和冬游。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