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书
鲁迅、许广平的书信合计
本书系作者与许广平(许广平)在1925年3月至1929年6月间的书信合集,共收信一百三十五封(其中鲁迅信六十七封半),由鲁迅编辑修改而成,分为三集,1933年4月由上海青光书局初版。作者生前共印行四版次。
内容简介
《两地书》是1925年3月到1929年6月间鲁迅和许广平的通信结集。
从北京到厦门市,从厦门到广州市,从广州到上海市,鲁迅和许广平从师生,到知己,成爱人。
霍乱时期两个最真挚的新青年的对白,诉说了一段“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的爱情。
作品目录
作品鉴赏
《两地书》第一部分说的是女师大的事,没有一点情啊爱啊的;第二部分是厦门与广州间的通信,生活琐事居多,关爱之情已溢于言表;第三部分是北京上海间的通信,也是生活琐事居多,关心之情溢于言表。
鲁迅的认识,我想大凡中国的知识分子,都应该是有所知的。在那个时代,鲁迅是中国文化的一杆旗,既是新文化的代表,也是年轻知识分子的的路标,还是时代文化的方向。毛泽东曾经给予了鲁迅高度的评价,我想应该是得到了绝大部分中国人的认同的。
但对于许广平,了解的人怕是不多。而且大多停留在“鲁迅夫人”的层面上。在鲁迅的光环下,再耀眼也难显光辉。
其实鲁迅与许广平的能走到一起,在许广平方面,是敬仰加爱慕。而在鲁迅方面,首先也是很欣赏的。那时的许广平,一直是个激进的青年,在北京女师的反对校长杨荫榆的风潮中,许广平是五人积极分子之一,五人中还有鲁迅写过文章《纪念刘和珍君》的刘和珍。也一直为鲁迅主编的一些刊物写文章,在广州市曾任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任训育主任。1927年1月,鲁迅担任中山大学教务主任兼文学系主任, 许广平任他的助教。10月3日,两人抵达上海市,专心从事写作,为了支持和帮助鲁迅,许广平毅然决定不出去工作了。此后,她不但精心照料鲁迅的饮食起居,还要替鲁迅查找有关资料,抄写稿件,与鲁迅共同校对译著等。对于鲁迅和许广平来说,这是他们生命中最有光彩的举动。鲁迅于1934年12月在送给许广平的《芥子园画谱》上所题的“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正是他们爱情生活的写照。由于得到许广平这样的支持,鲁迅后期十年的著作成绩,超过了以前的二十年。
鲁迅去世后,许广平编辑出版了鲁迅生前的许多著作。为保存好鲁迅的一些文稿,许广平还因此被日本兵抓去毒刑拷打。后来,许广平一直从事革命事业,直到生命的终结。
鲁迅与许广平的感情,也是从革命的情谊而至爱情的。从《两地书》中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第一部分,是一个进步学生向老师的请教,通信都是对当前时局的描述、讨论、请教,虽然从许广平的去信中也透着爱,但那是敬爱。是对师长和导师的爱。第二部分则有不同了,由于各自环境的不同,互相间写的多是生活中的琐事,也对各人的去处表示些担忧。在许广平,更多的是关心鲁迅过得开不开心、吃得好不好、住得惯不惯。这一时期应该是两感情升华的时期吧,我懒得找资料去核实,但从通信的语气上看应是这样,相互间没有了那种师长和学生间的拘谨,更多的是男女情爱的关怀。第三部分则不多,看上去就是夫妻间的生活上的关心了,也似乎已经有了生命的延续在孕育之中,所以鲁迅也是多写些少活动多休息的关心语。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其实不只是鲁迅与许广平在上海十年生活的写照,也是他们共同生活几十年的生活、爱情的写照。
作品评价
伟大的鲁迅特精熟此道,说是“两地书”买的人图稀奇,打开看来缺失正儿八经,到底太少接触真感情了。(著名作家/画家黄永玉)
鲁迅先生的诙谐愤俗的气概,徐女士的诚实庄严的风度,味中有味,言外有情。(著名作家郁达夫)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作品鉴赏
作品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