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闽南地区语罗马字拼音方案(Tâi-uân Bân-lâm-gí Lô-má-jī Phing-im Hong-àn、简称为台罗拼音(TL)、或台罗,闽南拼音:Dáiwán Bbánlámggî Lóbbnăggî Pīnyīm Hōngàn,英语:The Taiwanese Romanization System)此套拼音并非完全新创,而是整合原有的传统罗马字(
粤语字、POJ)以及台湾语言音标方案(
洪惟仁)的闽南语音标部份而来。台罗拼音方案与白话字的相容性良好,可以视为白话字的增补或发展上的分支。在台湾,使用白话字的社群有较高的意愿使用台罗拼音,同时,在官方地位方面台罗拼音方案取代了TLPA。然而,在台湾以外的国家地区,台罗拼音未必能够全面取代白话字。
音竞争与分合
1991年7月,洪惟仁、董忠司等人发起成立台湾语文学会,主导并发展出台湾语言音标方案(Taiwan Language Phonetic
字母控股,简称
洪惟仁),此音标于1992年5月该会第二次会员大会通过。TLPA源自于传统
粤语字,和白话字一样使用罗马字(拉丁字母)。它对传统白话字做出的更动包括:为了介音标示一致性,将白话字oa改成ua;为了电脑处理方便起见,不使用ASCII以外的字符,声调放弃变音符号(调号),改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TLPA亦可以用来拼读台湾客家话,相较于白话字不区分各地腔调,TLPA针对台湾
闽南语各腔调特有发音设计了拼写法。
初版TLPA原本维持与传统白话字在
音节的层次上完全相容,齿龈塞擦音 /ʦ/ 及 /ʦʰ/ 在初版TLPA写作ts与tsh,与传统白话字的ch及chh没有冲突。然而在1995年
洪惟仁略作修改,台湾语文学会亦事后开会认可,修改后ts及tsh用c及ch表示,虽然字母较减省,但与传统
粤语字系统互相冲突。由于未能完全相容、放弃调号等各种因素,许多原本使用白话字的人士不能够接受TLPA。
之后在1998年TLPA正式订为“台湾
闽南语音标系统”及“台湾客家语音标系统”,坊间一般仍称之为TLPA。另曾有出版社在
教科书中采用TLPA,但加上部分修改,称为“TLPA改良式”。同年由余伯泉主导的通用拼音发表,白话字派支持者为了反对
洪惟仁,争取官方认可白话字,而与通用派合作。在此时期,台语通用拼音分为两式,甲式即
粤语字,乙式则是余伯泉所发展的拼音。后来随着通用拼音在华语及
客家语顺利取得官方地位,通用派遂废弃甲式,只推动乙式,通用派与白话字派分道扬。
2005年5月,原本对立的白话字派及TLPA派开始整合,最后促成台罗拼音方案。此套方案的齿龈塞擦音回归初版TLPA,使用与国际音标符号相同的ts;而历史上白话字也曾经采用过ts,早年在后接a, o, u等后元音时写作ts,后接e, i等前元音时写作ch,但后来改为一律用ch。2006年10月14日,教育部公布整合方案,称为“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
主要组成
闽南语是汉语的一种,因此
音节结构也一样可以区分为五个
音位成分:声母、韵头(介音)、韵腹、韵尾、声调。韵头、韵腹、韵尾又合称为韵母。闽南语有变调,而台罗方案和
粤语字一样,都只标示本调,且采用变音符号来标示声调,称为调号或调符。
声调
声母 韵母
韵头 韵腹 韵尾
音节与音节之间,以
连字号(hyphen,"-")分隔;词与词之间,如同一般罗马字所书写的语言,以空白断开;复合词若可再分为多音节词,可再断词。本方案对于分词连写(省略连字号)暂无规定,但官方出版的《使用手册》中提到,可依语言实际使用情形,未来从较无争议的词开始连写。
台湾
闽南语普通腔,是在台湾公众场合、传播媒体当中最常使用的闽南语音韵系统,又称为通行腔、优势腔。台罗拼音方案除了能够拼写普通腔,还兼顾到台湾其他腔调。所谓的普通腔并不是指发音完全相同,虽然音韵系统相同,但各地的某些音仍然有出入。
声母
声母 台湾闽南语的声母有十八个
音位,其中“零声母”并非没有声母,而是喉塞音,依照发音部位及发音方法,台罗拼音的声母列表如下:
塞音及塞擦音鼻音擦音边音清音浊音不送气送气唇音p/p/ 边ph/pʰ/ 颇b/b/ 文m/m/ 毛舌尖音t/t/ 地th/tʰ/ 他n/n/ 耐l/l/ 柳齿音(舌齿音)ts/ts/ 曾tsh/tsʰ/ 出j/dz/ 入s/s/ 时舌根音k/k/ 求kh/kʰ/ 去g/g/ 语ng/ŋ/ 雅喉音/ʔ/ 英h/h/ 喜汉字是TLPA方案所建议的,除了“文、毛、耐、雅”之外,大多为传统十五音。零声母“英”不标。发音部位用语对照传统五音TLPA台罗现代音韵学唇音唇音双唇音舌音舌尖中音舌尖音齿龈音齿音舌尖前音齿音(舌齿音)齿龈音牙音舌根音软颚音喉音喉音喉音现代音韵学对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有较严格的区别。舌尖音与舌齿音的发音部位相同,他们的不同在于:舌尖音的发音方法是塞音、鼻音,舌齿音的发音方法是边音、擦音、塞擦音。三重对立台湾
闽南语的塞音及塞擦音分成了清送气音、清不送气音、浊音三重对立。所谓三重对立,指的是同样发音部分的一组三个塞音或塞擦音(例如p, ph, b),可以表达出三种不同的意义(例如pô婆、phô葡、bô无)。华语的塞音及塞擦音是清送气、清不送气两重对立,缺乏浊音(汉语拼音、通用拼音皆拼写为b, p,注音符号写为ㄅ、ㄆ);
客家语与华语一样是两重对立,而英语、
日语则是清音、浊音的两重对立。换言之,台湾闽南语的塞音及塞擦音要用“有声与否”、“送气与否”等两个区辨特征(distinctive feature)才能区别;华语、客语、英语、日语等许多语言的
辅音只要其中一种区辨特征就可以区分两种不同的发音。送气:是送气:否有声:是浊音有声:否清送气音清不送气音此种三重对立的特性,是台罗拼音与台语通用拼音最主要的冲突之一。罗马字同一组发音部位的塞音都只有两个,那么三种发音当中,势必有一个要用到双字母或无相关的字母。台罗拼音认为b, g应该指定给浊音,将清不送气音拼写为p;而通用拼音则与汉语拼音相同,将b, g指定给清不送气音,浊音拼写为bh/v, gh/q。
洪惟仁称前者为W系统、后者为C系统;而余伯泉称前者为甲式拼音、后者为乙式拼音。
韵母
韵母
韵母
以韵腹为中心,加上
元音鼻化与否、入声有无、鼻辅音有无等三种特征,最多可以衍生出九种不同的韵母。以a为例,鼻化的a为ann,而a和ann在入声时分别拼写作ah和annh。可加上的鼻辅音有m, n, ng三种,而它们所分别对应的入声版本是p, t, k。单元音(及喉塞音结尾)舒声喉塞音入声口鼻口鼻aannahannheennehennhiinnihinnhoohooonnoohuuhmmhngngh单元音(
辅音结尾)舒声一般入声mnngptkamanangapatak iminingipitik omongopokunut 有介音双元音(及喉塞音结尾)舒声喉塞音入声口鼻口鼻iaianniahiannhioioh(ioo)iuiunniuhuauannuahueuehui有介音双
元音(辅音结尾)舒声一般入声mnngptkiamianiangiapiatiak iongiok uanuat 元音韵尾舒声喉塞音入声口鼻口鼻aiainnauauhiauiaunniauhuaiuainn红字:元音与
粤语字所认定的不同
韵头
韵头又称为介音。台湾
闽南语的介音有 /i/, /u/ 两种,有些
音节没有介音。白话字的 /u/ 有时写作 u、有时写作 o,例如“话”就是以 o 开头的(因此白话字简称为POJ);而台罗方案则统一写作 u。例字:我 guá 话 uē
韵腹
口
元音 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高元音i /i/u /u/中元音e /e/o /ə/oo /ɔ/低元音a /a/鼻化元音 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高元音inn /ĩ/unn /ũ/中元音enn /ẽ/onn /ɔ̃/低元音ann /ã/韵化
辅音 鼻音唇音m /m̩/舌根音ng /ŋ̍/台湾
闽南语普通腔的韵腹有六个口元音、五个鼻化元音、两个韵化辅音。元音可以鼻化,例如 î(姨)鼻化后变成 înn(圆);只有o无法鼻化,因此onn是oo的鼻化。鼻化的正式版写法是-nn,传统版是上标的-ⁿ;oo的传统版写法是o·(右上角多一点)。m及ng两个辅音可以韵化(
音节化),可单独成为音节或当作
元音使用。例字:姆 ḿ 黄 n̂g 元音当中,o在各地的分歧最大,有些腔调的o是发成半闭后圆唇元音 [o]、半闭后不圆唇元音[ɤ] 。
韵尾
韵尾
塞音鼻音唇音p /p/m /m/舌尖音t /t/n /n/舌根音k /k/ng /ŋ/喉音h /ʔ/ 前元音后元音高元音i /i/u /u/台湾
闽南语的韵尾有两个元音、三个鼻音、四个塞音,有些音节没有韵尾。其中p, t, k, h只在入声出现。
地方腔
台湾的闽南语普通腔混合了漳州腔及泉州腔,一般称为“漳泉滥”。然而,台湾一些地方的闽南语仍呈现出“偏漳”或“偏泉”的特有腔调,台罗方案为这些特有
音位设计了标示法。ir /ɨ/er /ə/ee /ɛ/ere /əe/
本条目包含IPA符号与符号。部分操作系统及浏览器须要特别外文支持才可以显示正确的IPA符号,而不是乱码、问号等其它符号。台湾
闽南语传统上有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等八个声调,但普通腔没有阳上调。台罗方案除了传统八声的声调标示法与
粤语字相同,还额外规定了第0声(轻声)及第9声(出现于合音及三连音),轻声用两个
连字号表示。声调符号使用不便时可以阿拉伯数字标示法替代。第几声0123456789传统调类 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 台罗--aáàahâǎāa̍ha̋例字东党栋督同动洞毒国际音标˥˥˧˧˩˨˩˧˧˥˨˥同样的汉字,读轻声与否可能代表不同的意义,或语气上强调的重点不同。例如:惊死 kiann-sí(害怕死亡;胆小) kiann--sí(害怕得要命)后日 āu-jit̍(以后、将来) āu--jit̍(后天)当一个
音节有多个字母时,调号应该标示在响度(sonority)最大的字母上面(通常在韵腹)。由规则可以判定确切的字母:响度优先级: a \u003e oo \u003e e = o \u003e i = u〈低元音 \u003e 高元音 \u003e 无擦通音 \u003e 擦音 \u003e 塞音〉 iu 及 ui ,调号都标在后一个字母,因为前一个字母是介音。 m 作韵腹时标于 m 上。双字母 oo 及 ng,标于前一个字母。三字母 ere,标于最后的 e。
相容性
台罗拼音在拼写台湾
闽南语普通腔时,与
粤语字的相容度极高。即使台罗拼音和白话字同时出现,因为原本的白话字并无使用此种拼法,亦不产生误解。数学上的
二元关系可以用来讨论两者的相容程度:设台湾闽南语普通腔的所有
音节的集合为S、白话字所有音节拼法的集合为P、台罗所有拼法的集合为T。从以上三个集合,我们定义白话字系统为二元关系RP,它的定义域是S、陪域是P,
值域:a≤RP(s)≤ut,或a≤p≤ut 。而台罗拼音则为RT,定义域是S、陪域是T,值域:a≤RT(s)≤ut,或a≤t≤ut 。S = {a, aʔ, ai, ãi, ... ua, ... ut} P = {a, ah, ai, aiⁿ, ... oa, ... ut} T = {a, ah, ai, ainn, ... ua, ... ut} 将拼音方案定义为数学上的关系之后,
粤语字的oa与台罗拼音的ua等逐一对应:函数为
双射当且仅当对任意存在唯一满足f(s) = p。函数为双射当且仅当对任意存在唯一满足f(s) = t。而函数 RP⊂RT、RT⊂RP 则 RP≡RT,即二组转换均满足双射关系且互为对方之集合。因此,且。用口语说明上述数学式:
音节ua与拼写法oa属于“白话字关系”,而音节ua与拼写法ua属于“台罗关系”。最后我们从音节对照表可以观察到结论:当且仅当 亦即:在台罗方案中,任一音节若写作某个在
粤语字已经采用的拼写法,则此音节在白话字中拼写法亦相同,不会出现同一个拼写法在台罗拼音和白话字代表不同发音的问题。〈然而,此结论只适用于普通腔,台罗方案的eng、ek用于地方腔,与白话字当中不同。〉
批评
通用拼音发明人余伯泉将拼音论战与统独问题连结起来,他将教育部的整合拼音方案称为“台语统一派”,与
中原地区统一派有相同的
意识形态。余氏并大力赞扬台语通用拼音的优点,声称台语通用拼音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五成,官方应该认可通用拼音,两式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