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容珊
傅容珊
傅容珊,教授,博士生导师,1943年1月7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地震专业,毕业后在中科院昆明地球物理研究所,云南省地震局从事地震科学研究工作。1979年调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1993年聘为教授。从事地球重力学和地球动力学教学、科研工作。曾连任两届国际SEDI(地球深内部研究)顾问委员会委员,任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安徽省地震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武汉动力大地测量开放实验室副主任。2009参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并进入第二轮。
个人经历
2006年12月,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兼职教授。
1993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4年10月-1986年1月,昆士兰大学,物理系,访问学者。
1960年9月-1965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前身),地震专业,学士。
研究领域
2.岩石层应力场及其演化;
3.大陆演化动力学数值模拟;
4.板块动力学。
学术成果
傅容珊先生长期从事固体地球物理学科研工作,在地幔动力学和大陆动力学研究领域内作出了系列的创新性工作,开拓和推动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地幔动力学和大陆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并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建立了以流体、弹性方程为基础用观测反演地幔热对流、上地幔小尺度对流以及岩石层应力场模型,丰富和发展了地球岩石层和地幔动力学基本理论与实践。
先后在国际和国内学术杂志,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和宣读学术论文一百六十余篇。
承担项目
傅容珊教授主持和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地震联合基金、国家攀登计划、973项目、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以及中科院开放实验室基金等研究项目。
公共服务工作
国际工作
傅容珊教授多次应邀赴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访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998年来连任两届国际SEDI(地球深内部研究)顾问委员会委员。
国内工作
1997年-2005年,中国科学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震学会,理事。
安徽省地震学会,名誉理事、会员。
安徽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
地震学报》编委。
《大地测量和地球动力学》编委。
地震地质》编委。
人才培养
在长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傅容珊同志一直勇于开拓和创新,他学风严谨、实事求是、勤奋正直、富有合作精神。他在中国首次为研究生开讲了《地球动力学》课程,并组织了高级地球物理国际研讨和讲习班。
傅容珊先生培养了三十余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为培养我国高水平研究人才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出版著作
1.《固体地球物理学基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该书被评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品教材。
2.《搏击者之路:黄培华教授著作选》,地震出版社,2000年12月。
3.《地球动力学》,高教社,2001年8月。该书获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推荐为研究生教学用书。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个人经历
研究领域
学术成果
承担项目
公共服务工作
国际工作
国内工作
人才培养
出版著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