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儒学案
徐世昌所著的清代学术思想史著作
《清儒学案》是一部研究清代学术思想史的专著,由徐世昌及其门客僚友吴廷燮等集体编。该书共208卷,收录清代学者著作在万种以上,内容丰富,但编纂不精密,内容也很芜杂,可供研究中国哲学史参考。徐世昌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下野后隐居天津市,开始召集门客修纂《清儒学案》。参与《清史稿》编纂的学者,如王式通夏孙桐金兆蕃张尔田柯劭忞、王树等人,也参与了《清儒学案》的编纂或提供意见。编纂主持人实为夏孙桐。1938年刊刻行世。钱穆早年著有《清儒学案》,但抗战期间因稿沉长江而失传,仅存《清儒学案序》与例言。
内容简介
《清儒学案》在编纂体例上,参照《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的做法而有所折衷。正案一般以学者字号为标题,凡曾为宰辅者或2人以上合案者,则称其县籍。列入附案的人物,则称为正案中人物的家学、弟子、交游、从游、私淑等。列入诸儒案者,以省籍分编。编排上,除居前11名是封建朝廷规定从祀孔子庙者外,一般以学者生卒先后为序。每人先列传略,后载专著、文集。所采著作都在传中标明。
关联项目
《清儒学案》之前的清代学术史研究著作包括江藩的《宋学渊源记》《汉学师承记》,唐鉴的《国朝学案小识》,以及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这些作品为《清儒学案》的编纂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背景和参考。
作品评价
钱穆在其《清儒学案》序例言中认为,清代义理之学不同于宋、明,门户脉络难寻,而清代学术门户脉络之易寻者又在于汉学考据,不在于宋学义理。徐世昌《清儒学案》承袭黄宗羲明儒学案》、全祖望宋元学案》先例,每学案之首必标举其师承传授,以家学、弟子、交游、从游、私淑五类附案,又别出诸儒学案于其后。而细审诸儒师承交游,则所与列学案多所牵强不妥之处。宜因人各一案,因其合而合之,因其分而分之,反而接近当时真相。编纂当时亦苦于诸儒归属比附学案之不易,虽力求文献论证,终有不能满意者。又认为清代考据之学,剖析精密,至极发达,而徐世昌《清儒学案》兼收博采而不能尽其精妙,如是而成集锦之类书,旨在搜罗,未见别择。此外,编纂者身居平、津,当时清末诸儒,尚多在世,传记文献与著作犹未尽刊行,修书时虽然勉力购求,但终有不备之处,也增加执笔的困难。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关联项目
作品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