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陶村
黔陶村
黔陶村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黔陶布依族苗族乡政府所在地,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6°43'至106°45',北纬26°19'至26°23'之间。该村东临关口村,南接赵司村、马场村,西靠青岩镇杨梅村、摆托村、山王庙村,北毗孟关乡上板村、沙坡村以及龙里县水场乡。全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分布有7个自然村寨,共计361户居民,人口总数为1222人。土地总面积约为1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250.1亩,其中包括田地874.65亩和旱地375.45亩。2002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41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为2万元。主要农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小麦,而经济作物则以油菜、蔬菜为主。
经济发展
黔陶村充分利用其丰富的生态资源,提出了开发乡村旅游的发展战略,旨在打造集乡土文化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从而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具体措施包括:
- 特色塑造:通过挖掘布依族民族文化、民俗风情资源,将老榜河村寨作为乡村旅游示范点,投入资金60余万元用于房屋立面改造、道路修缮,并新建了排污池、垃圾池、筒车、花池、文化墙、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同时,绘制了长约300米的手绘宣传画,展示布依族的生活习惯、民族风情与风俗。
- 人才培养:针对乡村旅游从业者,组织开展了烹饪、缝纫、驾驶等技能培训,每年举办两次培训,覆盖人数超过50人次。
- 示范引领:引入了6家农家乐山庄,带动了约10余户农户的发展,增加了70多个就业岗位,人均收入增长超300元。此外,还引进了“养生回归园”项目,预计投资60余万元,该项目将进一步推动全村旅游业与农家乐的发展。
文化建设
黔陶村致力于构建农村文化平台,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农村的精神文化内涵。具体举措包括:
- 文化生活的丰富:建立农家书屋,收藏书籍200余册,传播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和环保知识等先进文化。成立村民腰鼓队,活跃节日气氛,并定期免费演出。积极推行“电影下乡”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也传播了社会公德意识和先进文化。
- 和谐社区的建设:深入推广法治教育,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治理的能力。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和信访安全稳定机制,确保社会稳定。多年以来,该村未发生过集体上访、重大治安案件或刑事案件,村民的安全感高达98%以上。
- 村规民约的完善:加强道德教育,评选“五好家庭户”。修订并完善村规民约,涵盖经济发展、土地管理、基础设施保护、环境卫生、生态保护、计划生育等多个方面,实现了村级事务的规范化管理和有据可依。村民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满意度达到了98%,对村“两委”班子的满意度超过了95%。
基础设施建设
黔陶村着力改善村容村貌,重点解决了“脏、乱、差”的问题,实施了“乡村清洁工程”,显著改变了牲畜粪便随意排放、生活垃圾乱堆的现象。具体做法如下:
- 合理规划:加强对违法违章建筑的拆除和预防,落实村组两级责任,确保房屋建设符合村庄规划。截至目前,未出现任何违章建筑。
- 宣传教育:2009年举办了两次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并开展了“三比三看三树立”主题的文明卫生户评比活动,评出了10户卫生文明户。这些活动促进了农户室内室外环境的改善,提高了环境卫生意识。
- 设施升级:建立了9个垃圾集中堆放点,便于村民处理生产生活垃圾。完成了村主干道和支道的平整和硬化,村寨道路硬化率超过90%,提升了交通便利性。
- 生态建设:巩固“四改中国一汽”建设成果,推广“猪-沼-粮(菜)”的生态农业模式。全村已建有146口沼气池,完成厕所改造50余个,自来水普及率超过98%。
民主管理
黔陶村注重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了班子的形象和信誉度,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务管理工作。具体实践包括:
- 民主议事制度的完善:在广泛征集党员、干部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村民代表议事规则、村务公开操作规程、村规民约、财务管理制度和重点项目开支制度。
- 民主氛围的营造:村支“两委”班子不断提升战斗力和服务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整体形象。定期召开党建工作会议、民主生活会和村务工作班子成员通气会,确保决策过程透明公正。
- 民主建设的推进:积极推进村民自治,严格执行村务公开、一事一议制、重大事项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制,切实保障村民的各项权利。通过解决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和组织支持。
目录
概述
经济发展
文化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民主管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