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四年春正月乙亥,定襄道行军总管
李靖大破突厥,获隋皇后萧氏及
隋炀帝之孙正道,送至京师。甲辰,李靖又破突厥于
阴山山脉,
颉利可汗轻骑远遁。三月庚辰,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生擒颉利可汗,献于京师。
其时北突厥大兵压境,气势汹汹,企图一举消灭
唐朝。当他们行至
长安外时,
李世民亲自出城迎敌。他一面斥责突厥人,一面向他们展示唐朝军队的阵容。颉利可汗见
唐军旗帜鲜明,不免心生怯意,于是马上派人讲和,唐太宗当即应允。次日,太宗到城西,按突厥习俗杀白马一匹,和颉利在
渭河桥上发誓结盟,然后突厥兵退。
太宗英雄孤胆,不战而屈人之兵,臣属不解,太宗便解释说:“我刚即位,国家还不安定,老百姓还不富裕,需要社会稳定以利生产发展。一旦和突厥开战,损失必然很大,突厥虽败而未必灭亡,若其汲取教训而发愤图强,再来报仇,我们就不一定能取胜。今天我们同意休战,送其金银,他们得其所好;自然就会退兵。这样下去,突厥必然骄傲自满,不再防备;而我们却可以养精蓄锐,将来找到机会,彻底消灭它。骄傲是败亡的开始,所以古人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就是这个道理了。”
李世民能屈能伸,到公元629年,他终于感到时机成熟,下决心对北突厥用兵。是年隆冬,唐太宗命令
唐朝10万大军在
兵部尚书李靖统率下分6道出击,消灭盘踞在北方草原的北突厥汗国。新年将至,前方捷报频传,突厥酋长纷纷缴械投降,唐太宗激动地对大臣们说: “我大唐王朝刚建立时,突厥强盛,先父为了让人民休养生息,忍辱负重,向突厥称臣纳贡。我经常为此难过,总想有一天能洗刷这一奇耻大辱。今天,各路出兵所向克捷,我的愿望要实现了。”随后不久,
东北地区的小国也振遣使者入朝进贡,
李世民说:“西域小国远道而来,这是由于突厥被平定的缘故。前人说处理周边部族问题没有好办法,我现在使中原得到治理,实现安定,周边各族就前来归顺,这不是好办法吗?”
公元630年正月,
李靖率精锐骑兵3000赶到亚阳岭(今
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附近),夜袭
定襄县,攻破大利城,
颉利可汗想不到李靖来得这么快,他以为:“
唐朝若不是倾全国兵力来进攻,李靖绝不敢孤军深入。他的部众被吓得人人如惊弓之鸟,连忙将王帐北迁。李靖又派间谍到颉利的心腹中间施行反间计,结果颉利亲信的胡商首领康苏密带着
隋炀帝的
萧皇后以及炀帝的孙子
杨政道前往李靖处投降。同时,另一支唐朝军队在通漠道行军总管
李勣的率领下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出击,与突厥大战于
白登山(今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西北)大败突厥。最后唐朝行军副总管张宝相活捉
颉利可汗。
颉利被捕以后,北突厥汗国灭亡了,大漠以南全部成了唐朝疆域。西域
伊吾郡(今
伊州区)、一直臣服于北突厥,北突厥一灭,伊吾城主就把全境共7座城镇转而奉献给
唐朝,唐朝马上就在这一地区设立了西伊州(后改称伊州)。
北方已经平定,朝廷正准备调
定襄县的
唐军回朝。
李靖突然得到张宝相的奏报,说夷男派五万大军袭扰,自己率军消灭其前部万余人。李包抄夷男派来的袭扰部队,却发现敌人实际上只来了五千人,李靖不忍部下受到惩处,决定隐瞒真相。
李世民却很快得到飞虎军中传来的密奏,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派
长孙无忌去定襄以劳军为名处理些事,同时派
李恪去给
突利可汗祝寿,并给
柴绍带药。以观察诸将的反应。
唐朝消灭北突厥的战争在周边地区引起极大反响和震动。公 元630年3月,周边各国各部国王酋长云集
长安,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即周边各部共同的盟主。唐太宗矜持地说:“我是大唐天子,又降尊再做
可汗!”意思是接受了大家的请求,唐朝大臣和周边来客们高兴得喊“
皇帝”。从此以后,唐朝皇帝在赐给西边、北边的诏书中就都称己为“天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