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霞川,中山
沙溪镇龙头环人,1934年考入
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西洋画系。拜
高剑父为师,1940年与
方人定等人组织“再造社”,并多次参加联展,主要作品有《凝思》、《猴》等。
黄霞川(1911-1991)字莺儿,号大谁。中山
沙溪镇龙头环人。弱冠随画家梁云樵习画。1934年考入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西洋画系。1938年以精通西洋画、
中国画、雕塑等优异成绩毕业。同年拜高剑父为师。“七·七”抗战随师迁徙澳门。1940年与方人定等人组织“再造社”,并多次参加联展,主要作品有《凝思》、《猴》等。其时守旧派对岭南画派攻击最烈,“再造社”同仁挺身而出,以精辟理论及艺术实践,证明改革中国画正是时代所需,势所必然。
抗战胜利后,因健康之故,息影家门,筑小庐名曰“望霞山馆”,门额“无恐怖斋”,后更不复出。其画工走兽毛,亦精山水。
苏德战争期间,一帧《艺术家的恶耐》(油画)送
莫斯科举办之“中国美术展览”参展,苏联报刊对该画评价颇高,认为从中可以认识中国艺术与中国人民。
“求学之人不怕志向不高,只怕不能持之以恒”(
曾国藩)。岭南画派画家黄霞川先生就是一位穷毕生精力持之以恒地攀登艺术高峰的艺术家,而且是一位
中国画岭南画派的卫士。
历史上大凡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是天赋加努力造就的。黄霞川少年时跟随画家梁云樵习画。1934年考入
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西洋画系,学习西洋画、中国画和雕塑,并于193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同年拜
高剑父为师。从小就付出过艰辛的努力,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础。尤其是有机缘拜到岭南画派高剑父大师为师,让他有机会选择了新的艺术道路。高剑父是岭南画派的创始人,开派“鼻祖”,主要是在传统中国画技法中融入西洋画和
日本画风的画法。而黄霞川在校时曾先学西洋画,这自然就与老师的艺术理念产生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在“七·七”抗战期间,他更随师迁徙澳门,成为入室弟子。在某一角度上看,这也是黄霞川的“道幸”。又由于老师在艺术上另辟蹊径,在传统中国画派的角度上看,成为了“叛逆者”。因此,黄霞川为了使老师的“革新派”得以成功,与一班同道中人一起挺身而出,捍卫着这一崭新的艺术理念,成为了
中国画岭南画派的卫士。
然而,他们以坚韧的毅力和执着,在老师的率领下开创出岭南画派,为中国美术史写下了光彩而浓重的一页。这正如
曾国藩所说的:“学问贵在持久与恒常,又贵在时时更新,更新与恒常似乎是一对矛盾相互冲突,其实这正是学习最根本的。”
1940年他转回
广州市从事艺术活动,与广东画院副院长
方人定(
沙溪镇人,1923年始随
高剑父学画)等人组织“再造社”。这时期正是守旧画派对岭南画派攻击最烈之时,“再造社”同仁以精辟的理论及艺术实践,证明改革中国画正是时代所需,势所必然。
期间,其作品多次参加各地展览,主要作品有《凝思》、《猴》等。在前
苏德战争时期,他的油画《艺术家的忍耐》被选送在莫斯科举办的“中国美术展览”参展,前苏联报
抗战胜利后,由于历史的转折,也成为他对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第一次转折期。于是他以健康之故,回乡息影家门,筑小庐名曰“望霞山馆”,门额为“无恐怖斋”,后更不复出。直至“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等运动,将山水、花鸟画等传统中国艺术也视为“封、资、修”的产物。致使这个时期的艺术家受到莫大的冲击,亦使黄霞川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发生了改变,并养成了“嗜酒贪怀”之好,最多时一天可承受四瓶斤装高度
洪洞醪糟。然而,他并没因此放弃艺术,仍以恒常的执着精神,不求闻达、淡泊名利的心态,以及坚持不懈的态度研究
中国画,不断地探索岭南画派的发展路向,丰富岭南画派的内涵和研究领域,提高其艺术层次。
1979年,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文艺界也随之渐渐恢复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年近古稀的黄霞川老先生如苍沐春风,焕发出再一轮的创作热情,创作出他老人家认为称心之作。对于这位早年受教于西洋美术的学子,数十年前曾企盼着到“西方世界”领略西方艺术真谛的艺术家,在有机会赴美国与儿女团聚定居的时候,却拒绝前往,选择守土于家乡的“望霞山馆”小庐,直至终老。笔者以为大概此时的黄老,已从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艺术中悟出了偏重于老师开创的日趋成熟的岭南画派,即恪守成为岭南画派的终生捍卫者之缘故吧。然而,亦体现出他老人家为中国画的秉承与光大,以他独特的个性和方式,并耗尽了毕生的精力成就了他的艺术事业。从而也体现出他爱国的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