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周刊
民俗周刊
《民俗周刊》是中国近代的一份民俗学、民间文学刊物,创刊于1928年3月,曾多次停刊和复刊,最终在1943年结束发行。该期刊由中国民俗学会成员编辑,旨在发掘和传播中国的民俗文化。
历史沿革
创刊号
《民俗周刊》最初作为《民间文艺》周刊的延续,于1928年3月开始发行,直至1930年4月出到第110期时暂停。该杂志由广州台湾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民俗学会编印。
发展历程
顾颉刚的指导下,《民俗周刊》的创办宗旨是拓宽研究领域,涵盖宗教风俗材料。刊物不仅发表了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还包括风俗、信仰资料以及相关的研究、评论、通讯和消息。其中,民间文学文章超过100篇,传说故事约300个,歌谣、谚语、谜语等近200组,覆盖全国20余个省份。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也反映了当时的学术探索精神。
复刊与转型
1933年3月,《民俗周刊》复刊,继续由容肇祖担任编辑,直至第123期停刊。1936年,刊物再次复刊,更名为《民俗》季刊,由杨成志钟敬文等人编辑,更加强调民俗学民族学的研究方向。这一时期,刊物持续出版至1943年,共计2卷8期。
研究内容
《民俗周刊》在其存在的16年间,虽然在作品和资料的广泛性和科学性上有所不足,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刊物在挖掘资料、理论建设、人才培养、团队扩展等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其所刊载的作品和研究文章,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社会影响
《民俗周刊》在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学领域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尽管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该刊物始终坚持发展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学事业。它的努力为中原地区现代民俗学和民间文学学科的建立和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其他边缘学科的进步。
参考资料
《民俗周刊》.光明网.2024-11-16
民俗周刊.中国知网.2024-11-16
冷门小众 |《民俗周刊》.微信公众平台.2024-11-1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创刊号
发展历程
复刊与转型
研究内容
社会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