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柜寺-渡江亭位于
濠江区,坐落在江区马街道、
濠江大桥南岸右侧,濠江海峡西岸。这是一座构建奇特的庙宇,坐西南面东北,占地仅有几十平方米,空间虽狭小,却浓缩了多处建筑史上的奇迹,令无数游人拍手称奇。
炉柜寺-渡江亭这座建筑物的奇特主要在于:建筑不用木料,用石作梁以铁当角,奇特之一也;形如炉柜(鼓风箱),虽无窗,但左右各开一门无窗门扇,空气对流作用甚佳,冬暖夏凉,奇特之二也;当遭遇台风天气,周边内涝严重,炉柜寺却滴水不进,奇特之三也;这座建筑物既为江边候渡之亭,内置有佛像又是祀佛之寺,它左门向西北,门匾日“渡江亭”,右门向东南,门匾日“炉柜寺”,奇特之四也;寺内石柱刻有一副独脚对联,至今无人对出下联,奇特之物也。
据说炉柜寺在宋代便已形成,由
濠江区江面一处小沙堆上搭建的小竹寮演变而来。当时濠江江面十分广阔,由于长年累月受到沙土的冲击,江面上隆起多处小沙堆。小沙堆的存在给当时航行的船只带来了通行的障碍,尤其遭遇恶劣天气时,航行事故频发。传说在江边有一户人家,住着爷孙俩人,靠在濠江捕鱼维生。每当遇上暴风雨天气,爷孙俩紧急上岸躲避风雨时,孙子总是指着某处小沙堆对爷爷说“爷爷,您看,那沙堆上站着一个穿白色衣服的人,手里还拿着一只瓶子”,一开始爷爷不以为然。可每次回来避雨时,小孩总会告诉爷爷自己看到的那一幕。爷爷越发觉得事情蹊跷,觉得童言无忌,便把事情告诉了邻里乡亲,从此这事便在乡间传开来。根据小孩的描述,更有甚者断言,一定是观音菩萨显灵,于是几个村民自发地在其中一处小沙堆上搭建起了一个简单的竹寮,供奉观音菩萨,祈求平安。
1278年
南宋皇帝
赵昺即位不久,南宋小朝廷便败退南方。在途经当时的
达濠岛时,人困马乏,于是军队驻扎在岛上。有一次,赵的母亲
杨淑妃过江,顿时狂风暴雨突起,海潮上涨,情急之下杨淑妃躲到供奉着观音菩萨的竹寮躲避风雨。说来也奇怪,江面上其他的小沙堆瞬间被无情的海水淹没了,唯独杨淑妃所在的小沙堆随着潮涨而浮起,才躲过一劫,杨淑妃暗想一定是观音菩萨显灵救了自己,随后令人在小沙堆上建起一座像鼓风箱式的寺庙,名曰炉柜寺,供奉观音菩萨,供世人朝拜。从建寺以后,行驶在江面上的船只便也相安无事,再没有航行事故出现。
为什么炉柜寺后来又称为渡江亭呢?随着时间的推移,
濠江区里的沙土逐渐冲积,濠江的岸线往外延伸,原来炉柜寺所在的小沙堆便和大陆连成一体,炉柜寺也成了行人候渡的处所,于是人们把炉柜寺也叫渡江亭。“炉柜寺-渡江亭”建成后,不仅是出海渔民祈求平安的圣地,也是旧时
潮汕地区学子上京考试扬帆的起点,必经之路。自此,便有了濠江区十大怪之一“亦寺亦亭同一宅”的著名景点——“炉柜寺-渡江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