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效彬(1882-1968年)是一位文物专家,出生于河南固始。他曾在英国
剑桥大学学习
经济学,并回国后在京师法政新学堂任教。在北洋政府时期,他曾出使
俄罗斯,先后担任
赤塔领事、
伊尔库茨克总领事和
圣彼得堡总领事。
十月革命后,他回国并富有收藏,曾建立
私人博物馆。张效彬先生的书法宗北碑,楷书尤为精湛。他的父亲是清末
进士张仁黼。1968年,张效彬去世。
张效彬,河南固始人。他父亲张仁在清朝
光绪年间作到部院级官,
吏部侍郎和副
都御史,这为他一生的经历埋下了根。其一是他不寒苦,有机会到英国
剑桥大学去学
经济学。其二是有机会很早就亲旧学,因而脑子里装上不少封建事物,也因而后来有个时期在大学讲《
经史百家杂钞》。其三是继续玩古董,连先人的收藏章“镜涵”也继承下来。他官没有父亲高,可是范围却后来居上,就是说,作了出国的官,驻帝俄远东
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的领事。时间在
十月革命前,风暴来后他回国,一位作他秘书的
白俄罗斯小姐随着来,后来嫁了他。他的大成就是玩古董,用文雅的说法是成为文物专家,尤其碑帖,据说在国内可以首屈一指。
辛亥革命后,曾赴
俄罗斯先后任中国驻赤塔领事馆领事、驻
伊尔库茨克和
圣彼得堡总领事馆总领事。自俄返国后,他拒绝在
中国国民党和日伪机构中任职。曾在中国大学、
台湾辅仁大学和朝阳学院任教。他热爱文物,和其父
张仁黼节衣缩食,收购不少文物,使一些国宝免于流失国外。北平和平解放前,为了收购国宝“提梁”,他卖掉其在南小街的两进四合院住宅,以五千
银元购得,后陈叔通、郭沫若都曾鉴赏了这件国宝。许多中外富商想以大量黄金获得这件国宝,但张效彬不仅不卖“提梁卣”,还表示任何一件他所收藏的国宝也不出卖。在他80岁时,立下遗嘱,逝世后将所收藏的文物全部捐献给国家博物馆。他逝世后,其子女将他所收藏的文物捐献给
首都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