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受耕作活动影响最为明显的土层,厚度在15-25厘米之间,颜色略深于心、底土层,呈浅灰棕色至暗灰棕色。湿时
色彩饱和度在2.5-3.5之间,结构形式包括屑粒状、碎块状及团块状,富含须根与孔隙,常含砖瓦屑、煤渣和蚯蚓粪。质地类型的不同以及有机质含量的多寡会影响其形态,如砂质土色泽浅淡,以单粒状为主;粘质土色泽偏暗,以块状结构为主。盐化土壤表面可见灰白色盐结皮,碱化土壤表面可见薄层蜂窝状结壳,耕作层中常见蜂窝状孔隙。
这一层是由土壤毛管水频繁升降引起的氧化与还原作用交替进行的结果。在土块结构面及裂隙、孔隙间具有棕色锈纹斑、铁锰斑为主要特征,有时还可见雏形砂姜及铁子。此层多位于心土,厚度在30-60厘米之间,潮湿,以块状结构为主。
显示
沉积物基质色调、具有明显沉积层理的
土层,基本无生物活动等成土特征,位于土体底部,受地下水浸润影响较大,氧化还原特征也较为明显,有时会见到蓝灰色潜育层或埋藏生物特征。
不同质地土层构成的剖面形态构型是潮土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砂、壤、枯河流沉积物相互叠置,构成了潮土剖面质地土层排列的多样性。根据不同土壤质地土层中各粒级组成及在农业生产上影响的相似性,可将多级制的土壤质地归纳为四类或五类质地类型。进而规定在潮土剖面中各质地类型
土层出现的部位与厚度差异概括为均质型、厚体型、
夹石型、垫底型及三段型等质地剖面构型。由于剖面中各质地类型的土层厚薄和排列层位不一,剖面性态各异。诸如黄淮海平原区的“蒙金地”,是指上部耕作层为壤质土层,其下为中层或厚层粘质土层的剖面构型,此类土壤是托水保肥与耕性良好的高产土壤;“漏砂地”土壤,是指耕作层以下即出现中层或厚层砂土层的剖面构型,此类土壤是漏水漏肥的低产土壤。受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影响,潮土的形态也各异。在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地下水长期下降,土体中可形成假菌丝状等新生体;而土体若长期滞水可形成潜育特征;在碟形
洼地边缘的潮土,地表具薄层盐结皮而具盐化特征等等。
潮土的物理性状受到
沉积物质地类型及耕种利用的影响,表现出很大的不一致性。质地类型在水平分布与垂直下
切面上的变化尤为频繁,常常砂、壤、粘土层相间,构成不同质地剖面的土壤,其水分物理性状与农业生产性状显著不同。不同河系沉积物使土壤质地类型也表现有区域性特点。黄淮海平原区潮土的质地交错复杂,类型差异对比性强,主要为壤土,次为粘壤土。砂质壤土、砂土和粘土,沉积物中粉砂粒与粘粒含量较高,分别为25%-45%与30%-50%,
长江、
淮河、
珠江沉积物以粘壤土为主,粉砂粒与粘粒含量较之为高;
滦河沉积物以砂质壤土为主;
雅鲁藏布江河谷中的潮土含有10%-30%的砂砾,并常见多量
砾石。潮土耕作层大多为屑粒状、碎块状、团块状结构,砂土者为单粒状,粘土者为小块状。亚耕层为块状或核块状,高寒地区在冻融作用下可形成鳞片状。心土与底
土层大多为块状结构,或显层状与隐层状沉积层理,在沿淮河洼地区,常见有1-3毫米厚
粉砂与粘壤土相间的“干层状”沉积层理。潮土有机质含量不高,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较低,一般为2%-16%,结构系数65%-85%,随质地由砂至粘,团聚体和结构系数相应增高。水稳性团聚体中,直径大于0.25毫米的团聚体为7%-41%,粘质土高于壤质土和砂质土。潮土的孔隙度与土壤质地明显相关。总孔隙度一般为47%-53%,毛管孔隙度为39%-43%,质地由砂至粘,其数值递增。通气孔隙度一般为8%-14%,以壤土、粘壤土为高,砂土、粘土为低。潮土的最大吸湿量为2.%-6.5%,凋萎含水量为3.5%-9.5%,田间持水量为20%-28%,饱和持水量为32%-42%,粘土高于壤质土与砂质土。土壤渗透速度以砂质土与壤质土为快,当土体中夹有厚10厘米以上粘土层时,透水性明显减弱。
潮土土体化学组成中,以氧化硅为主要成分,含量在500克每千克以上,次为
氧化铝、
氧化铁、
氧化钙、
氧化镁也较多,
氧化锰与
五氧化二磷为少。随
沉积物质地由砂至粘,铝、铁、钙、镁等
氧化物含量增加,而氧化硅与
氧化钠的含量降低,
氧化钾的含量则比较稳定。不同河系沉积物的土体化学组成差异是:
黄河沉积物以钙、镁氧化物含量为高,
长江沉积物中的氧化硅含量较低,而铁、铝、钙、锰、磷氧化物含量较高;
淮河沉积物中的氧化硅含量在700克每千克以上,铁、铝、钙、镁、磷氧化物含量均少。黄河沉积物的氧化钙铝比值(氧化钙/
氧化铝)\u003e0.5,长江沉积物为0.2-0.4,淮河沉积物为0.1-0.2,表明三类河系沉积物发育的潮土具有富钙、弱钙、微钙程度上的差异。
潮土的粘粒矿物均以
水云母为主,
蒙脱石、
蛭石、
高岭石、
绿泥石等次要矿物多少不一。
黄河、
海河、
滦河、
辽河沉积物中以水云母为主,伴蒙脱石、绿泥石等组成;
长江沉积物中以水云母与蛭石为主,伴高岭石、蒙脱石等组成;
淮河沉积物以水云母与蒙脱石为主,伴高岭石、绿泥石等组成。不同河系沉积物中水云母含量多少,反映了土壤的脱钾程度,对土壤钾素含量具有决定意义。
雅鲁藏布江河谷中的潮土,其沉积物来自高寒山地,风化较差,土壤的粘粒矿物以水云母、绿泥石为主,次为蛭石、
蒙脱石,潮土中含丰富的钾素;珠江三角洲沉积物来自热带、亚热带地区高度风化的地面物质,土壤的粘粒矿物则以
高岭石为主,伴
水云母与
蛭石组成,潮土中速效钾含量很低,据大量分析资料表明,潮土粘粒的硅铝率一般大于3,
硅铁铝率大于2;华北平原
沉积物形成的潮土较高,分别为4.4及3.4左右;
长江与
淮河沉积物形成的潮土稍低,为3.3及2.4左右;
珠江沉积物形成的潮土更低,为2.5及1.9左右,均与各水系沉积物中水云母、
蒙脱石粘粒矿物含量多寡相关。
潮土的一般化学性状受不同河流沉积物属性影响,同时又受砂、壤、粘质地差异及耕种活动所支配。潮土一般呈中性至弱碱性,均含不等量的
碳酸钙,其中以
黄河沉积物形成的潮土碳酸钙含量高;长江沉积物次之;淮河
沉积物最少,而
热带、
亚热带地区的潮土一般不含碳酸钙,土壤呈微酸性。不同河系沉积物形成的潮土,有机质、全氮、
全磷、全钾等养分含量也有较明显差异,其中以黄河沉积物形成的潮土为低,
珠江沉积物形成的潮土为高,
长江及
淮河沉积物形成的潮土居中,尤以生物积累养分含量差异明显。从半干旱半湿润暖温带至湿润南亚热带,潮土养分含量由低至高,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这些特点除沉积物属性影响外,区域性生物积累以及耕种强度差异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潮土中速效钾含量呈现相反的趋势,这与
沉积物中含钾矿物的分解及土壤淋溶强度呈正相关。此外,同一区域内,由于不同起源物质的性质不同,潮土的性状也有差异。长江沿岸的
内河与湖相沉积物发育的潮土,无
生石灰反应,呈酸性或微酸性,有机质、全氮等养分含量相对较高:黄淮海平原中由古河流黄土性沉积物发育的潮土,无石灰反应,呈中性,阳离子交换量达20me/100g以上,在地下水位高及矿化度高,以及滨海地区,土壤含盐量较高:在地势低洼的滨湖滩地与局部
洼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可达30克每千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