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作 者:劳承万 著
出 版 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2-1
版 次:1
页 数:401
字 数:420000
印刷时间:2010-12-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内容简介
关于“诗”的理论,大体上说,也只“诗话——诗论/诗学”,中国则有其作三者。谙熟西方诗学的前辈学者说“中国只有诗话,而无诗学”,这是颇值深思的话。美学、诗学皆是西方人的学科构之转换之后,对应性的中国“诗学”形态才能呈现出来。故中国只有诗教(诗之为教),而无西方式的诗学(诗之为学)。中国悠久文化体系之完善形态,是“形上——形下”一体,或“道——器”一体;上下贯通,相互依托与生辉,倾斜于或局限于任何一边?研究,都不说完善形态之研究。本书既厘析区别玄虚的“诗之上之道”,也实证、考察“诗之形下之器”,在“形上——形下”、“道——器”一体之相互贯通中,展现了中国诗学研究这新面貌与新路向。
目录
导论
上卷 中国诗学之道论——诗之为教与诗之为经(诗性源头与诗性本体)
第一章 中国礼乐文化诗性源头的三大层次
第一节 神话的“诗性智慧”原型
第二节 中国文明源头“六经”中的形上诗性之道
第三节 学派体系中的诗性形上之道
第二章 诗性本体与诗性方法
第一节 诗性本体
第二节 诗性方法
第三章 儒道禅的诗学形上之道
第一节 孔孟儒学的诗学形上之道
下篇 中国诗学之器论——中国诗教之实践方式(诗性流变与韵律节奏)
结语
附录一 节奏论——生理能转化为心理能的探索
附录二 中西学科形态之转换与学术文化之趋向
后记
参考资料
图书信息.find.nlc.cn.2017-09-03